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18610000351 19934959968

文献

文献

ACS Appl Nano Mater:Ordered-Range Tuning of Flash Graphene for Fast-Charging Lithium-Ion Batteries

点击:0 时间:2024-03-13 21:17:36

ACS Appl Nano Mater:Ordered-Range Tuning of Flash Graphene for Fast-Charging Lithium-Ion Batteries.pdf

一、亮点
/创新点

本篇文献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结合闪蒸焦耳加热和球磨处理的方法,用于大规模生产秒级闪蒸石墨烯(Flash Graphene, FG)并对其结构进行有序范围调控,创造出裂纹闪蒸石墨烯(Cracked Flash Graphene, CFG)。CFG表现出比FG、商用炭黑和石墨电极更高的特定容量和倍率性能,归功于其开放的通道和缩短的Li+传输路径。此外,CFG500次循环后显示出99%的容量保持率,展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结合LiFePO4正极材料,能够实现77%62%的充电状态(SOC)在2C4C下,为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LIBs)的商业化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通量的解决方案。

44-2


二、研究背景

本篇文献的研究背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应用: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锂离子电池(LIBs)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

2)快速充电技术的需求与挑战:随着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市场对短充电时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快速充电技术成为近年来LIBs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研究表明,快速充电负极材料是实现快速充电LIBs的关键,因为已知的负极材料(如石墨)显示出缓慢的锂扩散速率,导致充电性能不佳。

3)商用石墨的限制:商用石墨因其丰富性、低成本和高离子及电导性而被广泛应用于LIBs负极。然而,Li+需要通过长序列的石墨平面扩散,而不是跨越多层,这导致了Li+扩散速率低下,限制了其快速充电能力。

4)石墨烯作为潜在的快速充电负极材料:石墨烯因其高Li+扩散性(10^-710^-6 cm^2 s^-1)和比石墨(372 mAh g^-1)更高的理论容量(744 mAh g^-1)而被视为有希望的快速充电负极材料。

5)石墨烯的生产挑战:尽管石墨烯显示出快速充电的潜力,但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和石墨烯氧化物的繁琐还原等常规合成方法生产石墨烯成本高昂,产量低,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6)闪蒸石墨烯的提出与挑战:最近,Tour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快速焦耳加热(FJH)策略,能够在几秒内从商用碳黑(甚至塑料废物)中制备出克级石墨烯,称为闪蒸石墨烯(FG),提供了一种经济且高通量的方法。然而,由于FG中石墨烯层的结构排列,其作为LIB负极的容量低于快速充电所需的性能标准。

三、研究方法

本篇文献的研究方法概括如下:

闪蒸焦耳加热与球磨处理的组合策略:采用闪蒸焦耳加热(FJH)与球磨(BM)处理的组合方法,从商用碳黑中制备出秒级闪蒸石墨烯(FG),随后通过BM处理获得裂纹闪蒸石墨烯(CFG)。

1)材料的制备:

FG的制备:使用商用碳黑作为起始碳源,通过FJH操作制备FG

CFG的制备:将FG进行BM处理,球磨频率为50 Hz,持续60分钟,以100:1的球对样品重量比进行球磨,球磨后得到CFG

电化学测量:通过CR2032型硬币电池进行伽伐尼充放电测试和循环稳定性测试,电池半电池使用电化学工作站(LAND CT2001A)在室温下进行测试。利用电化学工作站(CHI 660E)进行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

2)材料的表征:

SEMTEM: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揭示所制备样品的微观结构演化。

XRDRaman光谱学:使用X射线衍射(XRD)进一步揭示CFGFG的晶体结构,Raman光谱分析用于表征石墨烯的质量和缺陷。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测量来表征CFG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XPS分析: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研究样品的化学组成。

3)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CFGFG作为LIB负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评估,包括首次充放电曲线、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测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

进行全电池(CFG//LFP)的组装和测试,包括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性能、SOC(充电状态)的测定以及Ragone图的绘制,以评估其作为快速充电LIBs的潜力。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具有改善的结构特性和电化学性能的CFG材料,并展示了其在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潜力。

四、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

本篇文献的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包括:

1)裂纹闪蒸石墨烯(CFG)的制备与结构特性:通过结合闪蒸焦耳加热和球磨处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缩短有序范围和增大层间距的CFGCFG展示了比原始FG、商用碳黑和石墨更高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这归因于其开放的通道和缩短的Li+传输路径。

2)电化学性能:CFG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展现出优异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在1A g^-15A g^-1的电流密度下,CFG显示了99%90%的容量保持率,分别经过500次和600次循环。此外,与LiFePO4LFP)正极材料组装的全电池,在2C4C的充电速率下分别实现了77%62%的充电状态(SOC),展现出快速充电的能力。

3)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机理分析:通过对CFGFG的微观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细致分析,研究表明CFG的高性能主要源于其短程有序结构和增大的层间距,这些特性促进了Li+的快速扩散和电荷存储。CFG展示的高比表面积、微孔特性和表面控制的电容行为对于其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至关重要。

4)快速充电能力与实用性:CFG/LFP全电池展现了卓越的快速充电能力和长期循环稳定性,连续18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充放电效率接近100%。这些结果强调了CFG作为高性能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

总之,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通量的方法来生产用于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并成功展示了CFG在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潜力,为商业化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后续研究改进

根据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结果,以下是可能的后续研究改进方向:

1)材料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虽然裂纹闪蒸石墨烯(CFG)展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通过进一步优化其微观结构,例如调节裂纹的尺寸、形状和分布,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比容量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2)电极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CFG作为电极材料在电池性能中的表现,探索不同的电极制备工艺,如涂层厚度、压实密度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3)与其他正极材料的组合研究:虽然CFGLiFePO4LFP)正极材料组合展现了良好的性能,但探索CFG与其他类型的正极材料,如镍钴锰(NCM)、钴酸锂(LCO)等的组合,可能会开发出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电池系统。

4)大规模生产与应用测试:在实验室规模上证明了CFG的高性能后,进一步研究其大规模生产工艺和在真实应用条件下(如电动汽车、移动电源等)的性能表现,对于推动其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电化学机制的深入理解:虽然已经观察到CFG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对其电化学储能机制的深入理解仍有待提高。通过更先进的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探索锂离子在CFG中的嵌入/脱嵌机制,有利于指导进一步的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

6)环境与经济影响评估:研究CFG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LCA)和成本效益分析,考察其环境影响和经济可行性,以确保其可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改进和扩展的研究方向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CFG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还将推动快速充电技术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