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18610000351 19934959968

三元电池回收新进展:闪焦耳加热一步实现 95.89% 锂回收与高效析氧催化剂制备

点击:0 时间:2025-06-28 11:21:46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张静教授课题组在《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上发表了题为“Fully upcycling spent ternary cathodes by simultaneously extracting lithium and constructing high performance oxygen evolution catalysts”的论文,通过闪焦耳加热结合水浸工艺,从退役三元正极中选择性提取95.89%的锂,并利用剩余金属原位重构形成Ni-Co-Mn氢氧化物自支撑催化剂,其在析氧反应中展现出257mV(10 mA/cm²)的低过电位及优异稳定性,兼具资源回收与功能材料制备的双重优势。
【研究背景】
1. 退役电池回收压力凸显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2030年全球将有近1100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其中三元正极材料(NCM)含锂、镍、钴、锰等关键金属,若不妥善回收将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2.传统回收技术瓶颈火法冶金需高温熔炼,锂易挥发且需额外步骤回收;湿法冶金依赖多步萃取,流程冗长且金属回收率有限,均难以兼顾效率与经济性。
3.功能化回收新路径直接将退役正极转化为功能材料(如析氧反应催化剂)可避免复杂分离,但现有方法存在锂提取效率低、处理工艺复杂等问题。
【研究方法】
1.闪焦耳加热辅助制备体系构建:将0.4 g NCM811粉末溶于含0.3923 g硫酸与0.8806 g抗坏血酸的10 mL去离子水混合液,70℃加热2小时完全溶解,制得SL-45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负载于碳纸,在氩气氛围中以10 V电压、10 A电流进行闪焦耳加热,反应500 ms使温度达950℃,快速淬火后获得NCM-Li中间体。NCM-Li经去离子水浸出分离锂,80℃干燥12小时,表面自发重构形成NCM-OH催化剂。
2.多维度表征技术集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及元素 mapping表征材料晶相、形貌及元素分布。X射线光电子能谱解析Ni、Co、Mn的价态变化及表面羟基结构。三电极体系在1.0 M KOH中进行析氧反应测试,CHI 660D工作站记录极化曲线、Tafel斜率及电化学阻抗谱,计时电位法评估稳定性。
3.理论计算与可持续性验证基于VASP软件构建Co/Mn掺杂Ni(OH)₂模型,分析OER过程中OH、O、*OOH中间体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揭示Co/Mn对M-O电荷转移的促进作用。对比火法、湿法与本方法的成本、收益、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结果】
1. 高效锂回收与催化剂制备水浸出实现95.89%锂回收率,剩余固体经表面重构形成Ni₁₋ₓ₋ᵧCoₓMnᵧ(OH)₂·0.75H₂O薄膜负载的自支撑催化剂。
图1.退役三元正极材料处理前后的表征分析
2.优异析氧催化性能NCM-OH在10 mA/cm²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仅257 mV,Tafel斜率24.7 mV/dec,电荷转移电阻低至2.26 Ω,120小时稳定性测试后过电位仅增加12 mV,性能优于IrO₂及对照样品。
3.可持续性优势显著回收成本4.32 $/kg,低于火法(5.03 $/kg)与湿法(4.58 $/kg);收益13.18 $/kg,为火法的2.58倍;能耗11.29 MJ/kg,较湿法降低65%,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9%-64%。
【展望】
1. 工艺优化进一步调控FJH参数标准,以提升锂提取率与催化剂活性位点密度。
2. 中试放大探索规模化生产中抗坏血酸替代方案,降低原料成本。
3. 应用拓展开发该策略在其他退役电池体系,如LCO、LFP中的功能化回收潜力。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