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蒸反应器使用手册
点击:0 时间:2022-06-12 22:58:31
一、设备概要:
赛因电闪蒸反应器主要包括电源箱,真空箱,真空泵,温度传感器,采集电脑,反应夹具,石英管,堵头等。
二、设备主界面:
三、主要技术参数
1. 电容充电电压:20-300V
2. 电容放电电流:0-400A
3. 电容放电时间:0-1000ms
4. 真空箱真空度:≤ -92kPa
5. 设备总功率:500W(电源箱)
四、设备基本介绍
1. 赛因电闪蒸反应器是集闪蒸焦耳热系统和快速焦耳热系统为一体的自动化电闪蒸反应系统。它包括电容放电系统和实时测试系统(电压、电流、温度)。
2. 电容放电系统:电容容量为90±5mF,最高电压为300V,极限电压为360V,最高电流400A。
3. 实时测试系统:反应器有电压、电流、温度实时测试系统,通过USB信号输入到采集电脑,采集软件记录得到0-10V的电压信号V信号,采集可以达到毫秒级。电压、电流、温度分别对应于采集的1、2、3通道,其转换关系如下:
电压计算公式:U(伏)=(V信号÷10)×500(有效量程为0-500V);
电流计算公式:I(安)=(V信号÷10)×1000(有效量程为0-1000A);
温度计算公式:T(℃)=(V信号÷10)×3200+400(有效量程为400-3600℃)。
5. 真空反应系统:包括真空腔、反应夹具、反应管、温度传感器。反应管为石英管、刚玉管、聚四氟乙烯管等。注意:(1)温度传感器是贵重仪器,探头前需要安装有防护石英片,以保证在反应管爆炸时温度传感器的安全和清洁。(2)真空表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把顶部的黑色胶块拨开一下再安装好,保证真空表的内部气压与当地气压平衡。
五、设备操作流程
1. 制作反应管:将反应物粉碎得到一定大小的均匀粉末,称取一定量的粉末。取直径8mm长度70mm的石英管,一头装入缠绕四氟生料带的导电堵头(建议石墨堵头,避免高温金属杂质的混入),从另一头装入反应物粉末,再装入另一个导电堵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反应管。
2. 检测电阻:将夹具上铜电极棒打开到最大程度,将反应管装在反应夹具上,旋转旋钮到一定程度,把夹具的导线端插入反应器的大电流插座,点击“检测电阻”,继续旋紧旋钮,同时观察触摸屏上的电阻值,达到需要的电阻值(一般为1-2欧姆),则停止旋转,同时再次点击“检测电阻”,停止实时电阻检测。
3. 启动真空设备:放置好反应管,把温度传感器探头对准反应物处,关闭真空箱,启动真空泵,达到所需的真空度。
4. 开启恒压电源:需要使用恒压电源进行快速焦耳热反应时,连接好恒压电源,并插上电源,保证恒压电源开启。
5. 进行电容充电:点击“电容电压”下方输入框,输入电容充电的电压值,点击“电容充电”按钮,开始充电。同时观察右方“清空电容”上方显示框显示的数值,这个数值即为当前电容的电压。当电容电压等于设定电压时,自动停止充电,当前电压数值不再变化,充电结束。
6. 设定放电程序:可能有恒压放电,电容放电,每个放电程序的空格内可以输入放电时间。各个放电程序可以通过点击启用和停用进行互相切换,选用不同的放电方案。
7. 启动数据记录:监测软件采用思迈科华的DAQsensor,驱动和软件下载地址为:https://www.smacq.cn/product/usb-1252a/。将安装好监测软件的电脑通过USB信号线连接到电源箱的USB接口,启动监测软件DAQsensor,选择USB-1252设备,如下图设置各个选项,然后点击“模拟输入显示”,到数据采集页面,点击“启动”开始数据记录。
8. 开始焦耳热反应:点击“开始放电”按钮,开始按照输入的流程进行大电流放电和焦耳热反应。放电完毕,及时停止数据记录,保存好数据。
9. 取出反应产物:点击控制面板的“清空电容”按钮,把剩余的电量释放;真空箱放入气体到常压,打开真空箱,取出反应产物进行保存和后续检测。
六、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1. 电闪蒸反应器所用电容带电时,是非常危险的电子器件。必须严格按照下列补充程序进行使用。
(1)每次反应完毕,必须通过控制面板的“清空电容”按钮及时清空电容。
(2)需要维修时,在打开电源箱门之前,必须通过电源箱上的“清空电容”手动开关彻底清空电容,并且用万用表检测电容电压低于0.5V时,方可在电源箱内进行维修操作。
2. 启动监测软件的电脑时,必须先拔掉USB信号线,避免采集卡的USB信号损害电脑的Windows系统。
3. 焦耳热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强光,注意保护眼睛。
4. 剧烈反应时反应管可能爆炸,注意人身安全。
5. 从较低的电容电压开始进行尝试,避免盲目使用高电压造成反应管爆炸。
监测软件下载:
(1)采集卡驱动下载
(2)采集软件下载
(3)采集卡手册下载
(4)软件使用指南下载
相关新闻
- 赛因电闪蒸反应器技术问答 [2022-06-12]
- 电闪蒸反应器使用手册 [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