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 Yongkang Liua
通讯作者: Fulai Qia,*, Hongge Pana,*
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New Energy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21, PR China
采用超快闪焦耳加热技术合成Ru-WxC/CC催化剂:
图1: a) 超快闪焦耳加热合成Ru-WxC/CC的示意图; b) 焦耳加热反应器的工作条件示意图; c) 十脉冲冲击加热模式显示每个周期的均匀温度
图2: a-b) 不同分辨率的SEM图像; c) TEM图像; d) HRTEM图像; e) SAED图案; f) Ru-WxC/CC的EDS元素分布图
分析结果: SEM和TEM分析显示Ru-WxC/CC在碳纤维上呈现均匀的纳米岛形状。HRTEM图像确认了Ru、WC和W2C三相的存在,观察到的d间距分别为0.173 nm、0.259 nm和0.203 nm,分别对应于W2C的(102)面、WC的(100)面和Ru的(002)面。元素分布图表明Ru-WxC/CC主要由W、C和O元素组成,以及少量Ru元素,证明成功构建了三相异质结构。
图3: a) Ru-WxC/CC、WxC/CC和Ru/CC的XRD图谱; b) 拉曼光谱; c-f) Ru-WxC/CC和WxC/CC的XPS谱图
分析结果: XRD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合成的Ru-WxC/CC、Ru/CC、WxC/CC和CC的晶体结构。在Ru-WxC/CC中,31.51°、35.64°和48.29°的特征峰归属于WC相的(001)、(100)和(101)面,34.53°、39.59°和43.23°的特征峰归属于W2C相的(110)、(-1-11)和(102)面。拉曼光谱中698 cm-1和861 cm-1处的峰可归因于W-C伸缩模式,表明形成了WxC相。
图4: a) 在0.5M H2SO4中的LSV曲线; b) Tafel曲线; c) Ru基析氢催化剂活性比较; d) EIS曲线; e) Cdl曲线; f) TOF和质量活性值比较; g-h) 稳定性测试; i) 加速应力曲线
分析结果: 电化学测试表明,Ru-WxC/CC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为31 mV,活性与商业20% Pt/C催化剂相当。Tafel斜率降至43.15 mV dec-1,接近Heyrovsky步骤的理论值(40 mV dec-1),表明更快的HER动力学。EIS测量显示Ru-WxC/CC的电荷转移电阻(10.3Ω)远低于WxC/CC(20Ω)和Ru/CC(17.2Ω),证实了催化剂表现出快速的电子转移能力。
图5: a) 双电极系统全水分解实验室测试图; b) LSV比较图; c) 在10 mA cm-2下的稳定性测试图
分析结果: 在0.5M H2SO4中直接使用Ru-WxC/CC作为阴极和RuWOx/CC作为阳极评估全水分解性能。Ru-WxC/CC||RuWOx/CC电池在1000 mA cm-2下显示出2.09 V的电池电压,高于Pt/C||RuWOx/CC电池。Ru-WxC/CC||RuWOx/CC电池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在10 mA cm-2下CP测试至少500小时后,电压仅增加100 mV,运行500小时后电压保持初始值的99.3%。
图6: a) Ru(002)-WC(100)/W2C(102)计算模型图; b) Ru-WxC/CC的差分电荷密度; c) Bader电荷分析; d) PDOS图; e) 水离解能垒图; f) 氢吸附能垒图; g) Ru、WC和W2C之间异质界面协同增强HER示意图
分析结果: DFT计算揭示了Ru-WC/W2C异质结构界面区域的明显电子积累和电荷迁移。部分电子从Ru NPs转移到WxC,Ru-H键的弱化促进了H中间体在Ru活性位点上的解吸。Ru-WxC/CC的ΔGH*接近0 eV,可以显著优化氢吸附/解吸强度,降低HER反应能垒。PDOS图显示Ru-WC/W2C(Ru)的d带中心值为-2.94 eV,比Ru(Ru)低0.03 eV,表明Ru和W原子之间的电子耦合降低了电荷转移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