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de-dependent Joule heating in soda lime silicate glass during flash processes

闪烧过程中钠钙硅酸盐玻璃中电极依赖的焦耳加热

第一作者: Mattia Biesuz

通讯作者: Mattia Biesuz (mattia.biesuz@unitn.it)

所属大学: University of Trento,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taly

DOI: 10.1016/j.scriptamat.2020.03.005

PDF原文

期刊名称: Scripta Materialia

发表年份: 2020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主要结论

图1: 电场随时间的变化

Fig. 1: Electric field applied using Pt and NaNO3 electrodes

图1: 使用铂和熔融NaNO₃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施加在钠钙硅酸盐玻璃样品上的电场(平均测量)。

分析结果: 该图显示了使用铂电极和熔融NaNO₃电极时,电场随时间的变化。铂电极在实验开始时出现电场尖峰,且电场不稳定、噪声大;而NaNO₃电极的电场曲线平滑稳定。这表明电极材料显著影响电场的启动和稳定性,铂电极需要更高的介电强度来启动电流。

图2: 使用铂电极时的热像图和数字相机图像

Fig. 2: Thermal and digital images with Pt electrodes

图2: 使用固体铂电极时,钠钙玻璃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数字相机和热像仪视频截图。

分析结果: 这些图像显示,使用铂电极时,阳极区域出现明亮的发光和移动的热点,表明局部过热。热点温度比样品其他区域高数百摄氏度,这是由于碱金属离子迁移导致阳极形成高电阻层,引起介电击穿和不均匀加热。

图3: 使用NaNO₃电极时的热像图和数字相机图像

Fig. 3: Thermal and digital images with NaNO3 electrodes

图3: 使用熔融NaNO₃电极在阳极侧时,钠钙硅酸盐玻璃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数字相机和热像仪视频截图。

分析结果: 与图2对比,使用NaNO₃电极时,热点完全消失,加热变得均匀。即使在较高电流和长时间处理下,也没有出现局部过热。这是因为NaNO₃电极提供了钠离子,补偿了迁移,避免了碱金属耗尽层的形成。

图4: 温度分布和EDS分析

Fig. 4: Temperature profiles and EDS spectra

图4: 使用铂和熔融NaNO₃电极时的温度分布(从图2和图3提取数据)以及EDS光谱。

分析结果: 温度分布图显示,铂电极导致阳极区域温度极高,而NaNO₃电极温度均匀。EDS分析证实:使用铂电极时,阳极区域钠信号减弱,表明碱金属耗尽;使用NaNO₃电极时,阳极组成与原始玻璃相似,钠离子得到补充。这支持了电极材料通过影响离子迁移来调控加热均匀性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