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准备: 无烟煤从黑龙江华升石墨有限公司获得,经过破碎、筛分后,与KOH溶液在320°C高压反应器中反应3小时,然后水洗、盐酸处理去除无机盐,干燥得到高纯度无烟煤粉末(碳含量 >99%)。
碳化处理: 采用两种方法:(1) 管式炉加热:在800°C下烧结2小时,加热速率10°C/分钟;(2) 闪蒸焦耳加热(FJH):使用FJH反应器,设置充电电压150V,通过IGBT开关实现电容瞬时放电,进行1、3、5次放电,分别标记为FA1、FA3、FA5。
材料表征: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微观结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测量孔结构;X射线衍射(XRD)分析晶体结构;拉曼光谱评估无序度;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面化学组成;四探针仪器测量电导率。
电化学测试: 电极制备:将材料、PVDF和Super P按8:1:1质量比混合在NMP中,涂覆在Cu箔上,真空干燥。组装钠离子半电池(CR2032型),使用醚基电解质(1M NaPF6 in DME)或酯基电解质(1M NaPF6 in EC:DMC:EMC)。进行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GCD)测试,使用IVIUM工作站和Neware电池测试仪。
内容分析: 图1展示了FJH过程的机制和产品的微观结构。TEM图像显示,FA3样品形成乱层碳层结构,碳层无特定取向,相互连接并形成封闭孔。层间距测量表明,分布范围在3.46-3.97 Å,整体大于石墨的层间距,这有利于钠离子的嵌入。AFM图像进一步证实了涡轮状结构的存在,表明FJH处理促进了碳层的重新排列和孔结构的形成。
结果: FJH处理使无烟煤从无定形结构转变为有序碳层包裹的结构,层间距增大,为钠离子存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内容分析: 图2通过XRD、拉曼光谱和XPS对FJH产品进行了相表征。XRD结果显示,随着FJH循环次数增加,(002)峰变尖锐,表明微晶和石墨域有序度提高。拉曼光谱显示D峰和G峰的强度比(I_D/I_G)从FA1的0.98降低到FA5的0.81,表明无序度减少,有序度增强。XPS分析表明,FJH处理后SP²碳比例从28%增加到53%,SP³碳比例减少,芳香化程度提高,增强了电导率。
结果: FJH处理显著提高了无烟煤的石墨化程度和电导率,结构变化有利于钠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
内容分析: 图3展示了FA3在醚基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性能。CV曲线显示,首次循环中有还原峰(0.8V和0.4V),代表SEI膜的形成,后续循环中消失。GCD曲线显示高可逆容量(209 mAh/g at 0.05 A/g)和优异速率能力(115 mAh/g at 1 A/g)。差分容量分析表明,在低电压区(0.1-0.01V)有陡峭峰值,代表钠簇的形成。电导率测量显示FA3具有高电导率(0.458 mS/cm)。循环性能显示500次循环无容量衰减,库仑效率超过99%。EIS表明,醚基电解质中的电荷转移电阻(16Ω)远低于酯基电解质(229Ω),说明钠离子更易在醚基电解质中存储。
结果: FA3作为阳极材料表现出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其结构优势和醚基电解质的兼容性。
内容分析: 图4分析了FA3的电容行为和其在钠离子电容器(SIC)中的应用。CV曲线在不同扫描速率下显示,b值(阴极0.79,阳极0.7)表明钠存储受电容和电池型行为共同影响。电容行为比例随扫描速率增加从75%提高到91.3%。SIC使用活性碳(AC)作为阴极和FA3作为阳极,组装示意图显示整体反应机制。SIC在质量比1:3时表现出最规则的矩形CV曲线,特定容量在0.5 A/g下为95 mAh/g,1000次循环后保留46 mAh/g。
结果: FA3在SIC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容行为和循环稳定性,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