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青岛 266042, 中国
c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100, 中国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
分析结果: 该图展示了通过闪蒸焦耳加热技术成功合成CuRu-CNTs的过程。SEM和TEM图像显示碳纳米管保持了一维管状结构,超小CuRu合金纳米粒子(约4.3 nm)均匀分散在CNTs表面。HRTEM图像显示了清晰的晶格条纹,对应于hcp Ru的(101)和(001)晶面。元素映射证实了Cu和Ru元素的均匀分布,表明成功形成了CuRu合金。
分析结果: XRD图谱显示CuRu-CNTs在26°和44°处有宽衍射峰,对应于部分石墨化碳的(002)和(101)晶面。Raman光谱中D和G带的强度比(ID/IG=0.67)表明材料具有高石墨化程度。XPS分析揭示了Cu和Ru的电子结构:Cu主要以Cu⁰和Cu²⁺形式存在,Ru以Ru⁰和Ru⁴⁺形式存在。与单一金属催化剂相比,CuRu-CNTs中Cu 2p结合能正移和Ru 3p结合能负移,表明Cu和Ru原子之间存在强电子相互作用和电子转移效应。
分析结果: CuRu-CNTs在1.0 M KOH中表现出优异的HER和OER性能。HER过电位仅为39 mV(at 10 mA cm⁻²),与Pt/C相当,且Tafel斜率较低(89 mV dec⁻¹),表明反应动力学更快。EIS显示电荷转移电阻低(≈15 Ω),有利于电荷传输。稳定性测试中,CuRu-CNTs在16小时后保持91.0%的初始活性,远优于Pt/C。OER方面,过电位为330 mV,Tafel斜率为61 mV dec⁻¹,且稳定性好(10小时后保持98.0%活性)。这些结果证实了CuRu-CNTs作为双功能催化剂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分析结果: 使用CuRu-CNTs作为阳极和阴极组装的双电极电解槽在1.0 M KOH中表现出优异的整体水分解性能。在10 mA cm⁻²电流密度下,电池电压为1.67 V,低于贵金属基准Pt/C || RuO2(1.72 V)。计时电流测试显示,电解槽在12小时内仅损失13.8%的性能,表明高稳定性。与其他报道的催化剂相比,CuRu-CNTs在过电位和稳定性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凸显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