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Nitrogen-Doped Graphene for High-Rate Supercapacitors

闪速氮掺杂石墨烯用于高倍率超级电容器

第一作者: Sheng Zhu (山西大学)

通讯作者: Si-Dian Li (山西大学), Gaoyi Han (山西大学), Yan Li (北京大学)

DOI: 10.1021/acsmaterialslett.2c00616

PDF原文

期刊: ACS Materials Letters

发表年份: 2022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一锅法闪速焦耳加热(FJH)方法,用于在1秒内高效合成闪速氮掺杂石墨烯(FNG)。该过程无需任何溶剂、催化剂或反应气体。

具体方法:


主要结论


图1: FJH反应装置和FNG表征

Figure 1

图1: (a) 典型闪速焦耳加热(FJH)反应装置示意图。(b) 第一次FJH合成FNG的实时温度。(c) 第二次FJH合成FNG的实时电压和电流。(d) FNG的STEM图像。(e,f) 高分辨率TEM图像。(g-i) 元素映射图像。

分析结果: 图1展示了FJH反应装置和FNG的微观结构。FJH装置简单高效,能在极短时间内(<1 s)完成反应。实时温度和电学参数显示反应过程快速且可控。TEM图像证实FNG具有高石墨化度和涡轮层结构,元素映射显示碳和氮均匀分布,表明成功实现了氮掺杂。


图2: XRD和Raman分析

Figure 2

图2: (a) CB、FG和FNG的XRD图谱。(b) CB、FG和FNG的2θ度和(002)间距比较。(c) CB、FG和FNG的Raman光谱。(d) CB、FG和FNG的I_D/I_G和I_D/I_D'值比较。

分析结果: 图2通过XRD和Raman光谱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性。XRD显示FNG具有涡轮层结构,(002)峰下移表明氮掺杂导致层间距扩大。Raman光谱显示FNG的I_D/I_G值较低,表明高石墨化度和较少结构缺陷。I_D/I_D'值低于3,表明缺陷主要位于边缘位置而非基面。


图3: XPS分析

Figure 3

图3: (a) CB、FG和FNG的XPS全谱。(b) CB、FG和FNG的高分辨率C 1s光谱。(c) CB、FG和FNG的羧基(橙色)、sp³(绿色)和sp²(蓝色)碳百分比。

分析结果: 图3通过XPS分析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和键合状态。XPS全谱显示FNG中存在氮信号(0.86 at.%),主要分为吡咯氮和吡啶氮。C 1s光谱显示FNG中sp²碳贡献高达86.5%,远高于CB的65.6%,证实从无定形碳向石墨烯的成功转化。氮掺杂有助于提高表面亲水性和伪电容贡献。


图4: CV曲线分析

Figure 4

图4: (a) CB、FG和FNG电极在1000 mV s⁻¹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b) FNG电极在不同扫描速率(5至1000 mV s⁻¹)下的CV曲线。(c) CB、FG和FNG电极在扫描速率从5增至1000 mV s⁻¹时的电容保持率。(d) FNG电极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与扫描速率(5至10000 mV s⁻¹)的关系图。

分析结果: 图4展示了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行为。FNG的CV曲线显示双电层电容和伪电容的混合行为,积分面积大于FG,表明电荷吸附量显著增加。即使在高扫描速率下,CV形状保持良好,电容保持率达77.4%,优于CB和FG。电流密度与扫描速率的线性关系表明快速 electrochemical响应。


图5: GCD和EIS分析

Figure 5

图5: (a) FNG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2⁰至2⁴ A g⁻¹)下的GCD曲线。(b) FNG电极在高电流密度(2⁵、2⁶和2⁷ A g⁻¹)下的GCD曲线。(c) FNG电极在电流密度从2⁰增至2⁷ A g⁻¹时的比电容。(d) CB、FG和FNG电极的EIS图。(e) CB、FG和FNG电极的Bode图。

分析结果: 图5展示了 galvanostatic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FNG的GCD曲线即使在128 A g⁻¹下仍保持近乎理想的三角形状,IR drop极小,表明 robust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比电容在128 A g⁻¹下保持150.7 F g⁻¹,保持率86.1%。EIS显示FNG具有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5.8Ω)和Warburg电阻,Bode图显示 phase angle接近-90°,表明接近理想电容行为。弛豫时间仅30.2 ms,远低于CB和FG。


图6: 性能比较雷达图

Figure 6

图6: FNG和CB电极的雷达图,包括在1 A g⁻¹下的面积归一化电容(μF cm⁻²)、在128 A g⁻¹下的电容保持率(%)、R_CT(Ω)、τ₀(ms)和在1 A g⁻¹下的IR drop(mV)。

分析结果: 图6通过雷达图直观比较了FNG和CB电极的多项性能指标。FNG在所有指标上均优于CB,特别是在面积归一化电容、电容保持率、R_CT、τ₀和IR drop方面表现突出。这证实了FNG材料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中的巨大潜力,具有快速响应、高倍率能力和优异 kinetics。


其他相关图像

Additional Figure

对称准固态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图。

分析结果: 该图像显示了基于FNG的对称准固态超级电容器的性能。CV曲线在0-1 V电位范围内呈现矩形形状,表明良好的电容行为。GCD曲线计算出的比电容为121.7 F g⁻¹,高于CB-based SC。Ragone图显示最大能量密度16.9 Wh kg⁻¹和功率密度16.0 kW kg⁻¹,循环10000次后电容保持率91.2%,证实了FNG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