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thermal Transformations within Graphene-Based Aerogels through High-Temperature Flash Joule Heating

基于石墨烯气凝胶的高温闪蒸焦耳热实现电热转化

Dong Xia, Jamie Mannering, Peng Huang, Yifei Xu, Qun Li, Heng Li, Yi Qin, Alexander N. Kulak, and Robert Menzel*

第一作者:Dong Xia | 通讯作者:Robert Menzel

所属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 (英国利兹大学)

DOI: 10.1021/jacs.3c06349 | 期刊名称: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发表年份: 2024

PDF原文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主要结论

GO气凝胶石墨化结构与表面化学随焦耳加热时间的演变

Figure 1 from the paper

内容与分析: 该图展示了原始GO气凝胶以及在10.1A加热电流下分别焦耳加热30秒(rGO₃₀ₛ)和300秒(rGO₃₀₀ₛ)的GO气凝胶的XRD图谱(a)、拉曼光谱(b)、(d-f)TEM图像、(g-i)拉曼映射和(j-l)C 1s XPS光谱。(c)显示了随焦耳加热时间变化的结构和化学参数:平均堆叠石墨烯层数(通过XRD确定);平均I₂D/IG比率(通过拉曼映射确定)和表面氧含量(通过XPS确定)。分析表明,随着焦耳加热时间的增加,GO气凝胶的石墨化程度显著提高,氧含量急剧下降,表明高温焦耳加热能有效实现GO的脱氧和石墨化退火。

rGO气凝胶的超高温电热加热特性

Figure 2 from the paper

内容与分析: 该图展示了(a)在120W功率输入下焦耳加热的GO气凝胶发出黑体辐射的数字照片。(b)基于一维热传导的圆柱形气凝胶整体焦耳加热的核心到表面温度梯度示意图。(c)rGO气凝胶热导率随气凝胶核心温度的变化。插图:不同Tcore下的rGO气凝胶,发出不同强度和波长的黑体辐射。(d)rGO气凝胶核心温度和表面温度随电功率输入的变化。(e)在不同电功率输入下,横截面气凝胶直径上的估计焦耳加热温度梯度。(f)通过控制功率输入来控制高焦耳加热温度。(g)超高温焦耳加热(功率输入100W,Tsurf ~1317K; Tcore ~1932K)及随后加热电流关闭后自然冷却过程中估计的核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h)在120W电功率输入下rGO气凝胶的可重复超高热循环(气凝胶表面温度光学测量;气凝胶核心温度估计)。(i)将超高温rGO焦耳加热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纳米碳基焦耳加热器进行比较。分析表明,rGO气凝胶可以实现超高温快速加热,并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其加热性能优于许多先前报道的纳米碳材料。

通过气凝胶湿浸渍和随后的气凝胶冲击波焦耳加热制备rGO气凝胶负载的纳米颗粒

Figure 3 from the paper

内容与分析: 该图展示了(a)通过负载不同的配位化合物前驱体和控制闪蒸焦耳加热持续时间分别控制纳米颗粒类型和尺寸的示意图。(b)从气凝胶中心取样的Cu NP@rGO气凝胶的SEM图像。(c)从气凝胶中心取样的Cu NP@rGO气凝胶的SEM图像和(d)相应的EDX映射。(e)通过闪蒸焦耳加热方法合成的Pt NP@rGO气凝胶、(f)Cu NP@rGO气凝胶和(g)MoO₂ NP@rGO气凝胶的更高分辨率SEM图像。通过(h)10秒闪蒸焦耳加热和(i)1秒闪蒸焦耳加热产生的Pt NP@rGO气凝胶的TEM图像和粒径分布。(j)通过1秒闪蒸焦耳加热产生的rGO负载的Pt NP的高分辨率TEM图像。分析表明,闪蒸焦耳加热方法可以成功地在rGO气凝胶中原位合成多种超细纳米颗粒(Pt, Cu, MoO₂),且纳米颗粒尺寸均匀,分布狭窄,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可以有效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

GO衍生气凝胶超高温闪蒸焦耳加热及其在快速焦耳退火和冲击波纳米颗粒合成中的应用概述示意图

Scheme 1 from the paper

内容与分析: 该示意图概述了GO衍生气凝胶的超高温闪蒸焦耳加热过程及其在GO气凝胶改性方面的应用,包括快速焦耳退火和基于其高比表面积、定制孔隙率和优异电热导率组合的冲击波纳米颗粒合成。分析表明,该技术利用气凝胶独特的结构特性,实现了快速、高效的热处理过程,为气凝胶的功能化改性提供了新策略。

GO气凝胶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Introduction image from the paper

内容与分析: 该图展示了水热法合成GO气凝胶的过程示意图,包括GO分散体的制备、水热处理形成水凝胶、溶剂交换以及冷冻干燥得到最终的气凝胶产品。分析表明,水热合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湿化学方法,用于制备纳米碳气凝胶,该方法能够赋予气凝胶一定的导电性,使其能够进行直接电加热。

原始GO气凝胶和焦耳加热GO气凝胶的结构和化学表征数据

Table 1 from the paper

内容与分析: 该表格展示了原始合成的GO气凝胶和分别在10.1A加热电流下焦耳加热30秒和300秒的GO气凝胶的结构和化学表征数据:(002)XRD峰位置(2θ)、XRD峰宽度(FWHM(002))、相应的d-间距(d(002))、平均微晶尺寸(D(002))和平均堆叠石墨烯层数(n);平均拉曼I₂D/IG比率(根据拉曼图谱计算);表面氧含量(通过XPS测量);体积电导率(σ)。rGO Furnace指的是通过常规管式炉处理(1000°C,2小时,H₂/N₂气氛)热还原的GO气凝胶。分析表明,焦耳加热处理显著提高了气凝胶的石墨化程度和电导率,降低了氧含量,且300秒焦耳加热处理的效果优于传统的2小时管式炉处理,同时能耗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