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bin He1, Xuemei Zeng1, Wei Wang1, Yaqing Guo1, Shengjie Zheng1, Yun Li1, Guixing Mo1, Jiatong Zhang1, Shun Wang1, Hao Wang2*, Yifei Yuan1*
1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 325035,中国
2 南昆士兰大学未来材料中心,斯普林菲尔德 QLD 4300,澳大利亚
(a) 焦耳加热合成岩盐HEO的温度曲线;(b) HEO的XRD图谱和岩盐结构晶体模型;(c) TEM图像;(d) HRTEM图像;(e) SAED图谱;(f) HAADF图像和EDS元素分布图
分析结果:XRD结果显示合成的HEO具有典型的岩盐结构,衍射峰与Fm3m空间群匹配。TEM和HRTEM图像显示材料具有清晰的晶体结构,晶格条纹间距与岩盐结构一致。SAED图谱显示多晶环状衍射,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性。EDS元素分布图显示Fe、Co、Ni、Cu、Zn和O元素均匀分布,无元素偏析现象。
(a) 0.1mV/s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b) 0.1A/g下前5次循环的充放电曲线;(c)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d) 0.1A/g下的循环稳定性;(e) HEO与TMOs在3A/g下的性能比较;(f) 5A/g下的长循环性能;(g) HEO与其他报道的HEO基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比较
分析结果:CV曲线显示在1.51V、1.07V和0.76V处有三个还原峰,在1.67V和2.33V处有两个氧化峰,表明多步锂化/脱锂过程。充放电曲线显示初始放电/充电容量分别为1759mAh/g和1010mAh/g,初始库仑效率为57.42%。倍率测试显示HEO具有优异的电流耐受性,即使在5A/g高电流密度下仍能保持606mAh/g的容量。长循环测试表明HEO具有独特的容量激活行为,循环200次后容量增加至1315mAh/g。
充放电过程中获得的电化学原位XRD图谱,左侧为相应的电位曲线。绿色三角形对应HEO的特征衍射峰,其他衍射峰来自Be和BeO
分析结果:原位XRD分析显示,HEO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了对应于(111)、(200)和(220)晶面的三个特征岩盐结构衍射峰。虽然这些主衍射峰在锂化过程中强度显著减弱,但在整个电化学过程中持续存在,表明岩盐结构框架在循环过程中得到保持。这与先前报道的岩盐结构(MgCoNiCuZn)O行为一致,表明HEO中存在电化学活性较低的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在维持主框架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a) 第一次电化学锂化后的SAED图谱;(b) 锂化后HEO中共存岩盐结构和新相的HRTEM图像;(c) 图4(b)区域I的放大HRTEM图像和保留的岩盐结构的FFT图谱;(d) 图4(b)区域II的放大HRTEM图像和金属相的FFT图谱;(e) 首次锂化后HEO负极的EDS元素分布图;(f) 首次循环后HEO负极的TEM图像;(g) 相应的SAED图谱;(h-j) 首次循环后的HRTEM图像、相应FFT图谱和EDS元素分布图
分析结果:SAED图谱显示原始岩盐结构的衍射强度显著减弱但未完全消失,同时出现了不同于原始岩盐结构的新衍射环。HRTEM和FFT分析初步确定新形成的结构为金属相。EDS元素分布图显示Fe、Co、Ni、Cu、Zn和O元素均匀分布,无相分离现象。定量EDS分析证实保持了近乎等摩尔的金属比例(Fe:Co:Ni:Cu:Zn ≈ 1:1:1:1:1),表明首次放电后高熵构型的结构完整性得以保持。
原始、锂化和脱锂状态下HEO的XPS光谱:(a) Fe 2p;(b) Co 2p;(c) Ni 2p;(d) Cu 2p;(e) Zn 2p和俄歇峰;(f) O 1s
分析结果:XPS分析揭示了HEO负极优异结构可逆性的两个互补机制:惰性组分的结构稳定化和金属导电通路的动力学增强。ZnO的电化学惰性结合部分FeO和CoO,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保留了岩盐框架。ZnO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作为结构稳定剂保持长程晶体学有序。CuO在首次锂化循环中不可逆地还原为Cu⁰,这些金属Cu域形成互连的导电网络,显著增强电子传输动力学,在电极基质中创建"电子高速公路"。
(a-c) 1000次循环后HEO的TEM、HRTEM和相应SAED结果;(d) 1000次循环后HEO的EDS元素分布图;(e) 四种状态下SAED图谱对应的径向积分强度
分析结果:1000次循环后,HEO颗粒保持结构完整性,未检测到裂纹和粉碎。HRTEM和SAED结果证实了岩盐结构的存在,观察到0.246nm、0.21nm和0.15nm的晶格间距,分别归属于岩盐结构的(111)、(200)和(220)衍射环。EDS元素分布图显示Fe、Co、Ni、Cu、Zn和O元素均匀分布,无元素偏析现象,金属比例接近等摩尔(1:1:1:1:1)。径向强度分布显示,在四种状态下均未观察到Zn⁰的存在,表明锌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仅以Zn²⁺形式存在,稳定了岩盐框架。
(a) HEO负极和LiNi₀.₈Co₀.₁Mn₀.₁O₂正极组成的锂离子全电池示意图;(b) HEO//LiNi₀.₈Co₀.₁Mn₀.₁O₂全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
分析结果:为了评估HEO电极在实际电池应用中的可行性,组装了HEO//LiNi₀.₈Co₀.₁Mn₀.₁O₂全电池(正极容量按275mAh/g计算)。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显示,HEO负极在0.1C下提供175mAh/g的放电比容量,表明该HEO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全电池测试进一步验证了HEO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为高熵氧化物在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