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gas from waste plastics and water using Joule heating
利用焦耳加热从废塑料和水中制取合成气
第一作者: Qing Ma1
通讯作者: Yongjun Gao1, Tianfu Wang2, Ding Ma3
1河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DOI: 10.1038/s41467-025-61051-2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5
PDF原文
论文亮点
- 开发了一种焦耳加热促进的湿法重整系统,可将含食物残渣、植物油和水的各种废塑料转化为合成气
- 该系统可利用太阳能作为唯一能源,无需额外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实现了从废塑料和水中提取合成气的高效策略
研究背景
- 全球塑料年产量超过4.3亿吨,近三分之二用于短期应用,导致大量塑料废物积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 传统的处置方法(如填埋和焚烧)存在显著缺点,包括农田污染和高CO₂排放
- 现有塑料重整方法通常需要高温,依赖于化石燃料燃烧,消耗资源并释放CO₂,限制了其可持续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焦耳加热促进的湿法重整系统:
- 使用自制的T型石英管反应器,内径19mm,外径25mm,主管长度100mm,支管长度60mm
- 反应器中心安装电阻值为2Ω的FeCrAl加热丝,通入7A电流可使反应器温度瞬间达到800°C
- 将14mg聚乙烯(PE)和30μL水放入瓷舟中,置于加热丝上方
- 反应前用氩气以20mL/min流速吹扫反应器20分钟
- 反应后通过阀门用注射器取样,使用配备TCD和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Agilent 7820A)分析气体产物
- 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使用D₂O)、动力学研究和原位质谱分析揭示反应机理
- 放大实验使用定制的不锈钢T型反应器,可处理0.25g PE塑料和0.55mL水
主要结论
- 开发的焦耳加热系统可在25分钟内处理0.25g废聚乙烯(PE)塑料和0.55g水,并可循环至少十次,总共转化2.5g废塑料和5.5g水成为合成气
- 电场下的质子跳跃是重整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水生成合成气的关键步骤,该系统表现出高能量效率
- 使用光伏系统在阳光下为加热丝供电,大规模湿法重整过程可以顺利进行,为实现塑料污染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提供了有效途径
结果与讨论
图1 | 太阳能驱动的焦耳加热促进废塑料湿法重整示意图。利用太阳能驱动的焦耳加热系统将废塑料和水重整为合成气。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T型石英或不锈钢反应器,配备两个电极、两个球阀、一个进料口和一根加热丝。反应器中心的通电FeCrAl加热丝为塑料和水的瞬间气化提供高温,同时作为活性催化位点将气态碳氢化合物和蒸汽重整为合成气。
结果与讨论(续)
图2 | FeCrAl丝上的重整性能及其与其他系统的比较。
在最佳条件下,使用14mg PE和30μL水,12分钟后可获得0.99mmol CO和1.74mmol H₂,接近理论产率,实现了理想的碳平衡。H₂和CO的产率分别达到174%和99%。更重要的是,其他塑料如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也可以在12分钟内与水重整为合成气。
结果与讨论(续)
图3 | PE湿法重整和脱氢的动力学研究。
动力学研究表明,PE在湿法重整中的降解速率常数(0.2546 min⁻¹)大于PE脱氢中的速率常数(0.1043 min⁻¹)。PE在湿法重整中降解的表观活化能(14.08 kJ·mol⁻¹)低于PE降解中的表观活化能(25.17 kJ·mol⁻¹),表明两种过程中PE的降解途径不同。
结果与讨论(续)
图4 | PS和PET湿法重整和脱氢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对PS和PET的湿法重整和脱氢过程也进行了系统研究。PS和PET的湿法重整和脱氢过程的一级动力学图一致表明,湿法重整的速率常数高于脱氢或分解途径。
结果与讨论(续)
图5 | 塑料湿法重整的机理研究。
同位素标记实验使用氘水(D₂O)和PE作为反应物进行。电加热1分钟后,仅检测到m/z = 4信号,表明在PE湿法重整的初始阶段,水分解首先发生,PE对氢气生产没有贡献。随着电加热时间的增加,例如电加热3分钟后,出现m/z = 2和m/z = 3信号,并且强于m/z = 4,表明发生了PE脱氢并主要贡献于氢气生产。
结果与讨论(续)
图6 | 生命周期分析和太阳能驱动的大型焦耳加热系统。
使用扩大规模的不锈钢反应器的重整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ERE)确定为4.11%,显著高于其他报道的系统。根据使用GREET 2024进行的生命周期评估(LCA),当由当前世界平均电力结构供电时,重整系统在最佳条件下每生产1kg合成气会产生349.36kg CO₂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消耗7368MJ的初级化石能源(P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