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 Engineering of Boron Nitride Nanostructures through Catalytic Flash Joule Heating

通过催化闪速焦耳加热实现氮化硼纳米结构的维度调控

第一作者: Jinhang Chen

通讯作者: Yi Cheng, Yufeng Zhao, James M. Tour

莱斯大学

DOI: 10.1021/acsnano.5c03593

PDF原文

ACS Nano • 2025年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采用闪速焦耳加热(FJH)技术,以氨硼烷(AB)为前驱体,乙酰丙酮铁(Fe(acac)₃)为催化剂,氯化铵用于减少氮损失,硫作为选择性促进剂:

主要结论

图1: FJH装置用于BN合成

Figure 1
图1. 使用碳毡作为加热元件的BN合成FJH装置

分析结果: 该图展示了FJH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特性。(a) FJH装置的示意图;(b) 使用碳毡的FJH截面示意图;(c) 反应器在FJH过程前(i)和过程中(ii)的照片;(d) 输入电流30A时FJH过程的实时温度曲线;(e) 使用碳黑作为导电添加剂(称为BCN)和使用碳毡作为加热元件(称为BN)的闪速合成BN的N 1s XPS光谱;(f) 通过TGA测试的闪速BCN和BN的重量损失。结果表明,使用碳毡作为加热元件有效减少了碳杂质,提高了BN产物的纯度。

图2: BN合成中的参数调控

Figure 2
图2. BN合成过程中维度调控的参数调制

分析结果: 该图展示了不同参数对BN产物性能的影响。(a) 随着前驱体中NH₄Cl含量的增加,BN产物中的B/N摩尔比和氧含量变化;(b) 使用不同催化剂的纳米管选择性;(c) 不同Fe催化剂含量下闪速合成BNNT的直径和选择性;(d-f) 使用Fe催化剂含量分别为(d)0.3 wt%、(e)1.3 wt%、(f)2.5 wt%合成的BNNT的SEM图像。结果表明,NH₄Cl的引入有效降低了B/N比和氧含量,Fe(acac)₃是最佳催化剂,最佳催化剂浓度为1.3 wt%。

图3: 硫对BNNT合成的影响

Figure 3
图3. 硫对BNNT合成的影响

分析结果: 该图展示了硫在BNNT合成中的关键作用。(a,b) 无硫(a)和含5 wt%硫(b)的BNNT的SEM图像;(c) 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纳米管选择性的变化;(d) H原子从AB分子脱离并转移到Fe表面的总能量变化序列;(e) 每个H原子从AB分子脱离后,从Fe(100)表面解吸的氢能量;(f) 硫促进BNNT生长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硫的加入显著提高了BNNT的选择性(从19.5%提高到60.7%),理论计算表明硫通过降低脱氢能和解吸能促进了BNNT的形成。

图4: BNNS与BNNT的比较

Figure 4
图4. BNNS与BNNT的比较

分析结果: 该图比较了BNNS和BNNT的结构与性能差异。(a) BNNS(蓝线)和BNNT(红线)的XRD图谱;(b) BNNS(蓝线)和BNNT(红线)的拉曼光谱;(c) BNNS(蓝线)和BNNT(红线)的红外光谱;(d,e) BNNS(d)和BNNT(e)的TEM图像;(f) 商业BNNS(蓝色)和BNNT(红色)在不同沉降时间后的保留百分比;(g) 含有不同含量BNNT(红线)和BNNS(蓝线)添加剂的VER复合材料的热导率;(h) 不同负载下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获得的VER复合材料的力-位移曲线;(i) 空白VER、含1 wt% BNNS和1 wt% BNNT的VER的模量和硬度。结果表明,BNNT比BNNS具有更好的分散稳定性和更高的比表面积,在复合材料中表现出更优异的热导率和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