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 Pengchong Shen (沈鹏冲)
通讯作者: Lili Guan (关丽丽)*
所属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图1. (a) 焦耳加热装置图, (b) JH-WCx/CC催化剂的合成过程, (c) NiFe-LDH/WCx/CC催化剂的合成过程
分析结果:图1展示了本研究使用的焦耳加热装置以及两种催化剂的合成流程。焦耳加热技术能够实现超快速升温(2.18秒内从300°C升至900°C)和降温(2.06秒内从900°C降至300°C),这种非平衡过程有助于形成高度分散的纳米颗粒和更多的缺陷结构。
图2. (a-c) JH-CC, JH-WCx/CC-900, TC-WCx/CC-900的SEM图像, (d) 碳布的表面温度分布和3D梯度, (e) 焦耳加热的升温降温曲线
分析结果:SEM图像显示,焦耳加热法制备的JH-WCx/CC-900样品表面有高度分散的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4 nm,分布均匀。而传统热处理样品TC-WCx/CC-900则出现严重的团聚现象。温度监测表明,焦耳加热实现了超快速升温和降温(最快升温速率260°C/s,冷却速率290°C/s),这种非平衡过程有助于避免颗粒团聚。
图3. (a) 空碳布和不同热处理得到的催化剂的XRD图谱, (b) 焦耳热处理温度对相结构的影响, (c) 前驱体的TG-DTG曲线
分析结果:XRD分析表明,焦耳加热法制备的JH-WCx/CC-900主要物相为W2C和WC,而传统热处理样品TC-WCx/CC-900的主要物相为W和WO3,未生成碳化物相。随着焦耳加热温度升高,样品物相组成发生变化,900°C时开始碳化,形成WC和W2C主相。TG-DTG曲线显示样品质量在1000°C后不再变化,与XRD结果一致,证明焦耳加热是有效的碳热还原制备方法。
图4. (a) OER的LSV曲线, (b) η10的比较, (c) Tafel斜率图, (d) 在1M KOH中的EIS Nyquist图, (e) 不同样品的拉曼光谱
分析结果:电化学测试表明,JH-WCx/CC-900在900°C时表现出最佳OER性能,过电位为282 mV (10 mA cm⁻²),明显优于传统热处理样品(304 mV)。Tafel斜率分析显示JH-WCx/CC-900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47.92 mV dec⁻¹)。EIS分析表明JH-WCx/CC-900具有更快的电子传输 kinetics。拉曼光谱显示JH-WCx/CC-900的ID/IG值(1.16)高于TC样品,表明焦耳加热有助于产生更多缺陷结构,提供更多催化活性位点。
图5. SEM图像 of NiyFe10-yLDH/WCx/CC. (a) Ni0Fe10-LDH/WCx/CC, (b) Ni10Fe0-LDH/WCx/CC, (c) Ni5Fe5-LDH/WCx/CC, (d) Ni5Fe5-LDH/CC without WCx, 和 (e) X射线衍射图谱
分析结果:SEM图像显示,Ni5Fe5-LDH成功包覆在JH-WCx/CC-900表面,形成了有利于暴露电催化活性位点和快速电子传输的包覆结构。单独沉积铁氢氧化物或镍氢氧化物不能形成均匀包覆层。XRD分析证实Ni5Fe5-LDH/WCx/CC是由非晶态NiFe-LDH、WC和W2C组成的复合物。在没有碳化钨的情况下,Ni5Fe5-LDH与基底的结合较弱,容易脱落。
图6. (a) NiyFe10-y-LDH/WCx/CC的LSV曲线, (b) η10的比较, (c) Tafel图, (d) EIS Nyquist图
分析结果:Ni5Fe5-LDH/WCx/CC表现出最优异的OER性能,过电位低至215 mV (10 mA cm⁻²),明显优于单独的JH-WCx/CC-900(282 mV)和Ni5Fe5-LDH/CC(268 mV)。Tafel斜率分析显示Ni5Fe5-LDH/WCx/CC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45.71 mV dec⁻¹)。EIS分析表明Ni5Fe5-LDH/WCx/CC具有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说明其具有更快的电荷传输速率。性能提升归因于NiFe-LDH与WCx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包覆结构的优势。
图7. 样品TC-WCx/CC-900, JH-WCx/CC-900, Ni5Fe5-LDH/CC, 和 Ni5Fe5-LDH/WCx/CC的XPS测试谱图. (a) C 1s, (b) W 4f, (c) Fe 2p, 和 (d) Ni 2p
分析结果:XPS分析表明,Ni5Fe5-LDH/WCx/CC中Fe 2p峰正向移动了0.31 eV,而W 4f峰和Ni 2p峰分别负向移动了0.21 eV和0.11 eV。这表明在Ni5Fe5-LDH/WCx/CC材料中发生了从Fe到W和Ni的电荷转移,这种电荷转移导致Fe、W和Ni核能级向相反方向移动,极大地激发了Ni5Fe5-LDH与WCx的协同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电催化氧析出反应的本征活性。
图8. 稳定性测试结果
分析结果:稳定性测试表明,Ni5Fe5-LDH/WCx/CC在10 mA cm⁻²电流密度下经过25小时测试后仍能保持90.6%的电流密度,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ICP-MS测试显示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含量极低(Ni 0.0001 wt%, Fe 0.0005 wt%, W 0.0038 wt%),说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长期测试后的XRD分析表明WCx结构没有变化,但结晶度有所降低,这与性能的轻微下降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