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fast Thermal Engineering in Energy Materials: Design, Recycling, and Future Directions

基于快速热工程的能源材料设计、回收与未来方向

第一作者: Pandeng Zhao | 通讯作者: Xingqiao Wu, Hua Kun Liu, Minghong Wu, Shulei Chou

所属大学: 多所大学(详见论文)

DOI: 待补充 | 期刊名称: 待补充 | 发表年份: 2025

PDF原文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超快热工程方法,主要包括焦耳加热冲击和碳热冲击两种模式:


主要结论


图片内容和分析结果

Figure 1: 超高温冲击的概述

Figure 1: Overview of ultrahigh temperature shock
图1展示了超高温冲击的两种主要类型(焦耳加热和碳热冲击)及其应用领域。分析表明,UTS技术通过快速加热和冷却,实现了材料合成和回收的高效率,突破了传统方法的限制。

后续图片分析

Figure 2: UTS与TF方法的比较

Figure 2: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cements of UTS compared to the TF method
图2比较了UTS和传统炉(TF)方法的特点,包括快速加热/冷却速率、超高温、较低活化能和更快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UTS在材料处理中提供更高的自由能演化,促进非平衡反应。

Figure 3: UTS合成材料的机制

Figure 3: Mechanisms of UTS synthesis
图3展示了UTS合成材料的机制,包括吉布斯自由能与粒子半径的关系、冷却速率与结晶的关系,以及双金属纳米粒子和高熵合金的合成。分析表明,UTS通过超快动力学实现均匀合金和缺陷结构,提升材料性能。

Figure 4: UTS方法类型和反应器

Figure 4: Types of UTS methods and reactors
图4总结了UTS方法的类型(焦耳加热和碳热冲击)及其典型反应器。分析显示,焦耳加热适用于高电导率材料,而碳热冲击扩展了绝缘材料的处理能力,支持规模化应用。

Figure 5: 阴极材料合成比较

Figure 5: Comparison of cathode synthesis
图5比较了传统方法和UTS合成LiMn2O4的反应路径,以及LNMO和NCM材料的HRTEM图像。分析表明,UTS实现一步直接转换,产生更少氧空位,提高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Figure 6: 阳极材料结构演化

Figure 6: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node materials
图6展示了硬碳、Si纳米线和高熵材料的结构演化。分析显示,UTS通过超快处理调控碳化程度、导电性和缺陷,增强钠存储性能,并实现高熵材料的快速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