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eme Environmental Thermal Shock Induced Dislocation-Rich Pt Nanoparticles Boost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极端环境热冲击诱导富含位错的铂纳米颗粒促进氢析出反应

第一作者: Siliang Liu (天津大学)
通讯作者: Yanan Chen (天津大学)

DOI: 10.1002/adma.202106973
期刊名称: Advanced Materials
发表年份: 2021

PDF原文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非平衡极端环境高温热冲击(HTS)方法制备富含位错的铂纳米颗粒(Dr-Pt),具体步骤如下:

主要结论

Figure 1: HTS制备Dr-Pt的示意图和位错形成机制

Figure 1

图1: 环境HTS制备富含位错的铂纳米颗粒示意图。(a) H₂PtCl₆分解为Pt原子和氯气,Pt原子在CNT上快速冷凝和结晶为Dr-Pt。(b) 结构应力和热应力共同作用触发位错形成,超快冷却速率动力学冻结位错。(c) 压缩应变下Pt d-band结构的变化。

分析结果:该图展示了HTS过程的机理,热冲击导致H₂PtCl₆快速分解,Pt原子在CNT上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超快冷却共同诱导位错形成并冻结。应变效应下移d带中心,减弱氢吸附能,从而优化HER性能。

Figure 2: Dr-Pt纳米颗粒的结构表征

Figure 2

图2: Dr-Pt纳米颗粒的结构表征。(a) HRTEM图像显示纳米颗粒尺寸约15 nm, inset为FFT图案。(b,c) (110)和(011)面的IFFT图像,显示位错(标记为"T")。(d,h) 应变分布e_xx和e_yy。(e) 过滤的IFFT图案。(f,g) 放大区域显示表面位错。(i-l) 表面位错的晶面间距分析。

分析结果:HRTEM和IFFT图像证实Dr-Pt中存在丰富位错,GPA分析显示位错引入显著应变效应。表面位错导致晶格畸变,晶面间距压缩约5-5.8%,表明应变场优化了电子结构。对比Dp-Pt和商业Pt/C,Dr-Pt的位错密度最高,验证了极端环境的有效性。

Figure 3: HER活性和耐久性评估

Figure 3

图3: Dr-Pt的HER活性和耐久性评估。(a) Dr-Pt和Dp-Pt的LSV曲线。(b) 初始和2000次循环后的极化曲线。(c) 催化剂质量活性比较。(d) Tafel图。(e) 计时电位曲线。(f) 过电位比较。

分析结果:Dr-Pt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HER活性,过电位低至26 mV,Tafel斜率为52 mV dec⁻¹,质量活性为1.16 A mg⁻¹ Pt,均优于Dp-Pt和商业Pt/C。耐久性测试显示2000次循环和20小时测试后性能无衰减,证实位错诱导的应变效应提高了稳定性和活性。

Figure 4: MD模拟分析

Figure 4

图4: 10 nm Pt颗粒在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MD模拟分析,最高温度1500 K。(a) 温度曲线。(b) 各阶段晶体结构演变。(c) 不同阶段位错演变。

分析结果:MD模拟验证了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诱导丰富位错的形成。温度梯度导致热应力,在冷却阶段位错开始出现并增长,Shockley型位错主导。模拟结果与实验一致,证实HTS方法能有效引入位错。

Figure 5: 理论计算结果

Figure 5

图5: 应变效应对Dr-Pt电子结构和HER活性的理论计算结果。(a) 不同应变下Pt模型的HER自由能景观。(b) 极限电位比较。(c) Bader电荷分析。(d) 应变下表面Pt原子的PDOS图谱。

分析结果:DFT计算表明,压缩应变(-5%)下Pt模型的氢吸附自由能|ΔG_H*|最低,极限电位最优,HER活性最高。Bader电荷分析和PDOS显示压缩应变下移d带中心,减弱Pt与氢的吸附强度,加速Tafel步骤,从而提升HER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