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FJH研究示意图、电流和温度曲线。a) 实验装置示意图。b) 称量舟中的PFOA-GAC图像。c) 典型150 V (59 mF, 1.00 s) FJH实验的电流曲线。d) 反应过程中FJH的温度曲线。
分析结果: 图1展示了FJH实验的核心设置和物理过程。a) 图显示了密封石英反应管和电极配置。b) 图直观展示了待处理的PFOA-GAC样品。c) 和 d) 图记录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施加电压后产生极高的瞬时电流,从而在极短时间内(1-2秒)将样品加热至超过3000°C的高温,这是实现PFAS快速、彻底分解的关键。
图2. 矿化过程的定量和分析。a) 使用1.2摩尔当量钠时PFOA-GAC FJH反应的无机氟化物产率。b-c) 不同反应条件下从反应器各部分回收氟化物的平均质量产率分布。d) PFOA-GAC和氟化物盐/闪速石墨烯产物的高分辨率F1s XPS谱图。e) PFOA-GAC和闪速石墨烯产物的19F NMR谱图。f) 从冲洗产物中回收的残留有机氟的LC-MS分析。g)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VOF的GC-MS分析。h) 随钠当量增加剩余的VOF。i) FJH样品的石墨烯产率。
分析结果: 图2全面评估了FJH的矿化效果。a) 图表明在优化条件下(130-150 V, 1.00 s, 1.2 eq NaOH),氟的矿化效率高达96%。b-c) 图显示了产物NaF在反应器中的分布情况,主要与固体产物混合。d) 的XPS谱图显示反应后F1s结合能从PFOA的688.9 eV移至NaF的684.5 eV,直接证明了有机氟向无机氟化钠的成功转化。e) 的NMR谱图进一步证实了有机氟信号的消失和无机氟物种的出现。f) 的LC-MS分析表明残留的PFOA极少(<0.1%)。g-h) 的GC-MS结果表明,增加矿化试剂(NaOH)的比例可有效抑制有毒VOF的产生(>99.8%矿化)。i) 图显示FJH过程同时生成了高收率(>95%)的闪速石墨烯,这是实现经济可行性的关键。
图3. PFOA与NaOH在高温下反应的模拟。a) 加载最高量NaOH(F₁₀₅Na₉₆)的优化PFOA分子动力学模拟示意图。b) 基于a)计算的未断裂C-F键数量。c-d) 使用HSC化学软件包进行的热力学分析。
分析结果: 图3通过模拟和热力学计算深入探究了反应机理。a-b) 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钠盐的存在显著促进了C-F键的断裂,且钠离子浓度越高,催化效果越强,C-F键断裂的比例越大(从无钠时的~80%未断裂降至高钠时的15%),证实了Na⁺在矿化过程中的催化作用。c-d) 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在FJH达到的高温下,NaOH的熔化、碳热还原以及最终生成NaF的反应在热力学上都是高度有利的(负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尤其是生成NaF的反应放热显著,驱动反应正向进行。这从理论上支持了实验观察到的高效矿化现象。
图4. FJH与其他PFAS-GAC修复方法的比较性LCA和TEA。a) 所考虑的PFAS-GAC修复方法及其相关输入和GAC与PFAS归宿的示意图。b) 所研究各GAC修复方法的累积能源需求。c) 所研究各GAC修复方法的全球变暖潜能值。d) 所研究各GAC修复方法的累积用水量。e) 各过程的预计成本,包含了材料和过程相关的费用。
分析结果: 图4的LCA和TEA结果从环境和经济角度凸显了FJH技术的优势。b) 图显示FJH的累积能耗相对较低。c) 图显示,由于FJH能将氟矿化为稳定的盐而非温室效应极强的CF₄等气体,其全球变暖潜能值远低于焚烧和微波再生等方法。d) 图显示FJH的耗水量也较低。e) 图的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尽管FJH process cost(过程成本,主要是电耗)不是最低的,但其产生的闪速石墨烯副产物价值很高。即使按保守估计(3000美元/吨),出售石墨烯也能带来约1900美元/吨的净收益,使总成本为负值(盈利),实现了“零净成本”处理PFAS的目标,经济吸引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