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cycling Spent Cathodes from Li-Ion Batteries into a High-Entropy Alloy Catalyst with Reverse Electron Transfer for Li-O2 Batteries

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升级回收为具有反向电子转移的高熵合金催化剂用于Li-O2电池

第一作者: Peng Wang, Shan Guo, Yongbin Xu, Xinyi Yuan, Yu Tian, Binchao Xu, Zhijun Zhao, Yuxiao Wang, Jianwei Li, Xiaojun Wang

通讯作者: Peng Wang*, Zhiming Liu*

所属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性能碳材料制备与应用工程实验室

DOI: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5c00704

PDF原文

期刊名称: ACS Nano

发表年份: 2025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1. 材料制备:
    • N-C载体制备: 将柠檬酸钠和尿素前体按10:1比例充分混合研磨,然后在氩气气氛下于750°C管式炉中煅烧1小时,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多孔N-C基底。
    • NCM提取物制备: 将来自电动汽车的废LiNi1/3Mn1/3Co1/3O2电池组放电至安全电压后手动拆解。将回收的正极材料在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中超声溶解PVDF粘结剂,分离出正极材料粉末。用草酸溶液处理提取锂离子,再用硝酸溶液溶解,离心去除炭黑等不溶杂质,得到含有回收的Ni、Co、Mn离子的硝酸液体上清液(NCM提取物)。
    • 催化剂合成 (以Pt HEA@N-C为例): 将N-C基底、NCM提取物和H2PtCl6·6H2O按Pt:Ni:Co:Mn原子比1:1:1:1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室温搅拌12小时。收集沉淀并干燥后,通过焦耳加热装置快速升温至900°C,随后急速冷却至室温,诱导多元素混合,得到Pt HEA@N-C复合材料。作为对比,采用相同步骤(不添加NCM提取物或H2PtCl6·6H2O)制备了Pt@N-C和NCM@N-C催化剂。同样方法合成了Ir HEA@N-C和Ru HEA@N-C。
  2. 材料表征: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脱附测试(BET)、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元素分布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
  3. 电化学测试: 将催化剂、导电炭黑(Super C65)和聚偏氟乙烯(PVDF)按80:10:10的质量比在NMP中混合制成浆料,涂覆在碳纸上,干燥后作为工作阴极。组装2032型纽扣电池(锂阳极、玻璃纤维隔膜、催化剂阴极、1M LiTFSI/TEGDME电解液),在充满纯氧的密闭箱中静置后,使用电池测试系统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性能测试。使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
  4. 理论计算: 采用基于VASP软件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了Pt HEA和纯Pt纳米颗粒对O2和LiO2的吸附能、吉布斯自由能路径、态密度(PDOS)、电荷密度差分以及Bader电荷等,以揭示催化机理。

主要结论

催化剂制备流程与机理示意图

Figure 1. 催化剂制备流程与机理示意图
图1. (a) Pt HEA@N-C催化剂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和(b) underlying mechanism示意图。

分析结果: 该图直观展示了本研究的核心策略: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中提取Ni、Co、Mn有价金属,与Pt源前驱体混合,并通过快速的焦耳加热过程,一步合成锚定在氮掺杂碳载体上的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图b暗示了其独特的反向电子转移机理,这是其高性能的关键。

Pt HEA@N-C的形貌表征

Figure 2. Pt HEA@N-C的形貌表征
图2. Pt HEA@N-C的形貌表征。(a) SEM图像, (b) TEM图像, (c) HAADF-STEM图像 (插图: 粒径分布), (d) HRTEM图像 (插图: Pt HEA纳米颗粒的FFT花样)。(e) (200)晶面的IFFT图像和晶粒间隙图, (f) (111)晶面的IFFT图像和晶粒间隙图。(g) (200)晶面的GPA分析, (h) (111)晶面的GPA分析。(i, j) HAADF-STEM图像 (插图: FFT花样), (k) 3D强度分布。(l) 线扫描和 (m) 相应的元素分布Mapping图像。

分析结果: 多种电子显微镜技术证实了超小的Pt HEA纳米颗粒(平均尺寸~3.36 nm)均匀分布在N-C载体上,没有团聚。HRTEM和FFT表明其具有面心立方(fcc)结构。IFFT和GPA分析揭示了由于不同金属原子半径差异和快速加热-淬火过程引起的显著晶格应变和位错缺陷。HAADF-STEM图像中的原子柱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明暗对比,表明Pt原子与周围Ni、Co、Mn原子随机配位,没有成分和相分离。线扫描和元素Mapping进一步证明了Pt、Ni、Co、Mn四种元素在单个纳米颗粒内均匀分布,成功合成了单相固溶体高熵合金。

Ir/Ru HEA@N-C的形貌表征

Figure 3. Ir/Ru HEA@N-C的形貌表征
图3. Ir HEA@N-C和Ru HEA@N-C的形貌表征。(a) Ir HEA@N-C的HAADF-STEM图像 (插图: 粒径分布), (b) Ir HEA@N-C的HRTEM图像 (插图: Ir HEA纳米颗粒的FFT花样)。(c) Ir HEA纳米颗粒的(111), (200)晶面的IFFT图像和晶粒间隙图。(d) Ir HEA@N-C的元素分布Mapping图像。(e) Ru HEA@N-C的HAADF-STEM图像 (插图: 粒径分布), (f) Ru HEA@N-C的HRTEM图像 (插图: Ru HEA纳米颗粒的FFT花样)。(g) Ru HEA纳米颗粒的(002), (100)晶面的IFFT图像和晶粒间隙图。(h) Ru HEA@N-C的元素分布Mapping图像。

分析结果: 此图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合成策略具有普适性,可成功扩展到其他铂族金属(Ir, Ru)高熵合金催化剂的制备。Ir HEA@N-C形成了fcc结构,平均粒径约3.42 nm。Ru HEA@N-C则形成了六方相结构,平均粒径更小(约2.51 nm)。相应的元素Mapping和线扫描(图S12)均证实了Ir/Ru、Ni、Co、Mn元素在各自合金纳米颗粒中的均匀分布,成功形成了高熵合金结构。

Pt HEA@N-C的结构与电子结构表征

Figure 4. Pt HEA@N-C的结构与电子结构表征
图4. Pt HEA@N-C, Pt@N-C, 和 NCM@N-C的结构表征。(a) XRD图谱。(b) Pt 4f 和 (c) Mn 2p 的高分辨率XPS光谱。(d) Pt HEA@N-C, Pt@N-C, PtO2, Pt箔的归一化L3-边XANES光谱。(e) Pt HEA和Pt@N-C中Pt的拟合价态。(f, g) Pt HEA内电荷密度差分图像的侧视图和正视图。黄色和青色轮廓分别代表电子积累和耗尽。(h) Pt HEA@N-C, Pt@N-C, PtO2, Pt箔的R空间L3-边FT-EXAFS光谱。(i) Pt HEA@N-C 和 (j) Pt@N-C的R空间EXAFS拟合曲线。(k) Pt HEA@N-C 和 (l) Pt@N-C的WT-EXAFS分析。

分析结果: 此图通过多种光谱技术深入揭示了Pt HEA@N-C的独特电子结构和配位环境。

这些表征共同证实了高熵结构和反向电子转移对Pt电子结构的优化作用。

电化学性能

Figure 5. 电化学性能
图5. Pt HEA@N-C, Pt@N-C, 和 NCM@N-C的电化学性能。(a) 扫描速率为0.1 mV s-1的CV曲线。(b) 在200 mA g-1电流密度、1000 mAh g-1截止容量下的放电-充电曲线。(c) (b)中总结的放电和充电过电位。(d) 在200 mA g-1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深度放电-充电曲线。(e) 在0.1至0.5 A g-1不同电流密度、1000 mAh g-1限制容量下三种电极的过电位。(f) 三种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终止放电和充电电压间隙。(g) Pt HEA@N-C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充电曲线。(h) Pt HEA@N-C电极在400 mA g-1、1000 mAh g-1下的循环稳定性。(i) Li-O2电池示意图。(j) 由配备Pt HEA@N-C催化剂的锂空气电池点亮的LED照片。(k) Pt HEA@N-C基锂空气电池成功点亮菠萝玩具。

分析结果: 该图全面展示了Pt HEA@N-C催化剂卓越的电化学性能。

这些结果突出了反向电子转移和高熵配位效应在优化Li2O2成核和分解行为、从而增强催化动力学和能量效率方面的关键作用。

放电/充电后电极的非原位表征

Figure 6. 放电/充电后电极的非原位表征
图6. 放电和充电后电极的非原位表征。(a, b) 完全放电后的Pt HEA@N-C, (c, d) Pt@N-C, 和 (e, f) NCM@N-C的非原位SEM图像和模拟示意图。(g) 第一个循环不同阶段充电和放电后Pt HEA@N-C的非原位XRD图谱。(h) 第30次循环放电后Pt HEA@N-C, Pt@N-C, NCM@N-C电极的Li 1s 和 (i) C 1s 区域的非原位XPS光谱。(j, k) 循环200次后的Pt HEA@N-C催化剂的非原位HAADF-STEM图像, (l) GPA结果, 和 (m) 元素Mapping。

分析结果: 此图通过非原位表征深入分析了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稳定性。

DFT计算与机理分析

Figure 7. DFT计算
图7. DFT计算。(a) Pt HEA和Pt NPs对LiO2吸附能的比较。(b) Pt HEA 和 (c) Pt NPs的吉布斯自由能图。(d) Pt HEA和Pt NPs的PDOS图。O2在 (e) Pt HEA 和 (f) Pt NPs上吸附的电荷密度差分侧视图。LiO2在 (g) Pt HEA 和 (h) Pt NPs上吸附的电荷密度差分侧视图。黄色和青色轮廓分别代表电子积累和耗尽。

分析结果: DFT计算从理论上深入揭示了Pt HEA催化性能增强的机理。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反向电子转移和高熵配位环境优化了Pt的电子结构,增强了对关键中间体的吸附,降低了反应能垒,从而显著提升了ORR和OER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