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xia Gao a, Yikun Li a, Xueyan Wu a,*, Yan Lv a, Chunmei Ma b, Yanchun Pei a, Na Liang a, Fanze Meng a, Pengfei Dong a, Jixi Guo a,**
a 新疆大学化学学院,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7
b 新疆宣东能源有限公司,哈密 963000
DOI: 10.1016/j.jpowsour.2025.237129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5年
氧化煤制备:将10g煤与180mL H₂SO₄和60mL HNO₃混合搅拌12小时,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得到氧化煤(OC)。
TF-AC制备:将0.2g OC和0.2g KOH研磨混合,在管式炉中加热至1000°C并保持2小时,加热速率5K/min。用1M HCl和蒸馏水洗涤,命名为TF-AC。
FJH-AC-X制备:将0.2g OC与不同质量KOH(0.1, 0.2, 0.3g)研磨混合。使用焦耳加热,电压40V,电流300A,加热速率200°C/s,设定温度1000°C。洗涤方法与TF-AC相同。样品命名为FJH-AC-X,其中X表示OC与KOH的质量比。
图1: FJH-AC-2的形成示意图
通过混合酸处理成功将N、O原子和含氧官能团引入碳骨架和大分子结构侧链中。闪速焦耳加热以200K/s的速率加热,KOH与OC快速反应形成独特结构。快速冷却过程保留了这些特定形态。
图2: (a)不同KOH比例下闪速焦耳加热过程中孔结构形成机制;(b)TF-AC的SEM图像;(c)FJH-AC-1;(d)FJH-AC-2;(e)FJH-AC-3;(f)FJH-AC-2的TEM图像;(g)C、O和N的元素分布图
管式炉制备的TF-AC表面相对粗糙,3D结构被破坏,未形成特定形状。FJH-AC-1由许多颗粒组成。随着KOH比例增加,KOH液滴尺寸变大,形成的孔隙尺寸增加,导致FJH-AC-2形成通孔结构。TEM显示FJH-AC-2中存在小介孔和微孔,无明显碳晶格条纹,表明其以无定形碳形式存在。
图3: (a)TF-AC和FJH-AC-X的XRD图谱;(b)拉曼光谱;(c)FJH-AC-2的N₂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d)水合离子去溶剂化示意图;(e)TF-AC和FJH-AC-2的水接触角;(f)Cls、(g)N1s、(h)O1s XPS光谱
XRD显示TF-AC和FJH-AC-X在23°和44°附近出现两个宽峰,对应碳材料的(002)和(100)晶面。拉曼光谱显示D带和G带,ID/IG值表明FJH-AC-2具有更高的孔隙丰富度。N₂吸附-脱附等温线显示所有样品呈现I型和IV型复合曲线,表明存在大量微孔和介孔。FJH-AC-2具有更高含量的超微孔(<0.7nm),与溶剂化离子尺寸更匹配。
图4: TF-AC和FJH-AC-X的三电极电化学性能:(a)1A g⁻¹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b)50mV s⁻¹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c)Nyquist图;(d)样品的Bode图;(e)所有样品的倍率性能;(f)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和(g)FJH-AC-2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h)3mV s⁻¹下的电容贡献和(i)FJH-AC-2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电容贡献比
TF-AC、FJH-AC-1、FJH-AC-2和FJH-AC-3的比电容分别为140.8、226.0、313.7和247.7F g⁻¹。FJH-AC-2表现出最佳电化学性能。Nyquist图显示FJH-AC-2的Rs(0.42Ω)和Rct(0.22Ω)最小,因为通孔结构有利于电解质离子传输。
图5: TF-AC和FJH-AC-X在不同电解液中的两电极系统电化学性能:(a)6M KOH电解液中组装超级电容器示意图;(b)TF-AC和FJH-AC-X在1A g⁻¹下的GCD曲线和(c)6M KOH电解液中50mV s⁻¹下测量的CV曲线;(d)FJH-AC-2在6M KOH中5A g⁻¹下的循环稳定性;(e)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和(f)FJH-AC-2在1M TEATFB/AN电解液中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g)FJH-AC-2电容器的Ragone图
在1A g⁻¹下,TF-AC、FJH-AC-1、FJH-AC-2和FJH-AC-3的电化学性能分别为30.1、50.7、107.8和83.7F g⁻¹。FJH-AC-2电极表现出最长的放电时间和最佳电化学性能。在6M KOH中进行10000次循环测试,电极的循环保持率为99.84%。使用TEATFB/AN作为电解液组装纽扣电池,电压窗口范围高达3V,FJH-AC-2的比电容在1A g⁻¹下可达185.4F g⁻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