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an Zhou, Kaiyuan Liu, Kedi Yu, Qiang Zhou, Yan Gao,* Xin Gao,* Zhengbo Chen,* Wenxing Chen,* and Pengwan Chen*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 蚌埠大学硅基材料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DOI: 10.1002/smll.202501917 | Small期刊 | 2025年
本研究系统综述了多种超快合成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
通过快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实现高温(可达3000K)快速加热和淬火,防止原子扩散和团聚。
利用微波能量快速加热样品,制备条件温和,有利于形成特殊的原子配位结构。
使用高密度电流脉冲在微秒时间内制备SACs,保留不对称和不饱和的配位结构。
还包括电脉冲法、电火花法、激光注入法和熔盐一步热分解法等超快合成策略。
该图展示了超快合成单原子催化剂的主要方法分类,包括焦耳加热、微波加热、脉冲放电等多种策略。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快速点火、快速加热和瞬时淬火,通过极短的加热时间避免金属原子聚集和载体破坏。
此图展示了快速加热方法在合成单原子催化剂方面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基础研究到近年来的技术突破,展示了不同方法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及其性能改进。
该图展示了使用焦耳加热技术制备多种单原子催化剂的具体示例。研究表明,焦耳加热能促进缺陷位点的形成,为单原子提供锚定位点,并通过瞬时淬火条件快速稳定地将原子级活性位点分散在石墨烯中。
这些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法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制备单原子催化剂。微波诱导的瞬时加热引起材料局部环境的显著变化,促进局部对称性破缺结构的形成,从而优化催化性能。
这些方法展示了超快合成策略的多样性,包括脉冲放电法、电脉冲法、电火花合成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路线简单、效率高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快速构建具有特殊配位结构的SACs。
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超快合成方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在CO₂还原反应(CO₂RR)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特别是优化的Ni SACs在宽电位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CO生成选择性,且具有出色的稳定性。
这些结果展示了超快合成方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在氢析出反应(HER)中的优异性能。Pt SASs/AG表现出与Pt/C相当的HER活性,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CoNG-JH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长期耐久性和较小的Tafel斜率。
这些结果表明超快合成方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中表现出卓越性能。Co-N₂-C/HO表现出高H₂O₂选择性(91.3%)和高动能电流密度。CoN₅/PCNF在OER反应中具有小的过电位(270mV)。
这些补充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超快合成方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的优异性能。SAC-Fe/NC表现出高半波电位(0.920V)和高电流密度(9.890mA cm⁻²),且经过加速耐久性测试后活性衰减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