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cancy and Dopant Co-Constructed Active Microregion in Ru-MoO3-x/Mo2AlB2 for Enhanced Acidic Hydrogen Evolution

空位与掺杂剂共构建Ru-MoO3-x/Mo2AlB2活性微区用于增强酸性析氢反应

Yuquan Yang+, Dawei Pang+, Chenjing Wang+, Zhongheng Fu, Naiyan Liu, Jiajia Liu, Hongjing Wu, Binbin Jia*, Zhonglu Guo*, Xiaoyu Fan*, and Jinlong Zheng*

DOI: e202504084 | 期刊名称: Research Article | 发表年份: 2025

PDF原文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1. 材料合成:以具有不饱和配位和丰富缺陷的低晶-晶杂化MoO3-x/Mo2AlB2为前驱体,通过焦耳加热反应成功构建了Ru掺杂的MoO3-x/Mo2AlB2催化剂
  2. 表征技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角度环形暗场像(HAADF-S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电子顺磁共振(E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XAFS)等多种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
  3. 电化学测试:在0.5M H2SO4酸性电解质中使用标准三电极系统测试催化剂的析氢性能,包括极化曲线、塔菲尔斜率、电化学阻抗谱和稳定性测试
  4. 理论计算: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不同活性微区配置的电子结构和H*吸附自由能(ΔGH*),探索结构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主要结论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通过碱热蚀刻和插层剂插层合成了具有多孔层状结构的MoO3-x/Mo2AlB2,然后引入RuCl3并通过焦耳热瞬时加热成功制备了Ru-MoO3-x/Mo2AlB2

图1:材料合成过程及形貌表征

分析结果:SEM图像显示材料保持了手风琴状分层形态,这种独特的分层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催化反应位点面积。AC-HAADF图像显示出明显的低晶和晶双区域,表面低晶区域厚度约超过10nm。

结构表征与分析

图2:XRD、拉曼、EPR和XPS表征

分析结果:XRD图谱显示最终样品的衍射峰峰肩变宽,这是由于部分蚀刻造成的。拉曼光谱显示出明显的MoO3指纹峰,但有所拓宽,表明其晶格结构扭曲。EPR结果表明最终样品在g=2.003处的信号明显更强,证实了表面钼氧化物中引入了许多O空位。XPS分析表明Mo成功失去了一些电子,证实了Ru的成功掺杂。

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

图3:XANES和EXAFS分析

分析结果:Ru K-edge XANES表明最终样品中Ru的价态介于0和+4之间。EXAFS显示在1.47Å处有一个相当明显的Ru-O峰,在3.02Å处出现了Ru-O-Mo信号峰。Mo K-edge XANES表明Ru-MoO3-x/Mo2AlB2中Mo的氧化态介于MoO2和MoO3之间,且价态高于MoO3-x/Mo2AlB2,表明引入Ru原子后,Mo原子表现出明显的电子供体特性。

电催化性能测试

图4:电催化性能测试结果

分析结果:Ru原子的掺杂使Ru-MoO3-x/Mo2AlB2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仅需要38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mA cm-2的电流密度。Tafel斜率为57.1mV dec-1,远低于其他对照样品,表明具有更优异的Volmer-Heyrovsky反应动力学。电化学阻抗谱显示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Rct)为3.5Ω。双电层电容(Cdl)计算表明最终样品具有最大的Cdl值(27mF cm-2),表明Ru原子的添加为催化剂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

理论计算与活性微区分析

图5:理论计算结果

分析结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四种活性微区模型中部分Mo位点、Ru位点和O位点的ΔGH*。不同于传统金属作为析氢活性位点的情况,四种配置中Mo和Ru的ΔGH*过大,不具备优异的吸附H*能力。而微区4中邻近Ru-Ov-Mo的O原子表现出最接近0的ΔGH*,分别为0.06eV(位点I)、-0.09eV(位点II)和0.02eV(位点III),表明该区域的O活性位点具有很强的析氢潜力。差分电荷密度表明微区4中的O位点显示出最优的电子积累状态,证明O空位的形成和Ru原子的掺杂都有利于O位点的电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