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左图显示双金属Co-Mo的相图,存在 miscibility gap(不相溶区)。右图示意HEA纳米颗粒如何突破这一限制。
分析: HEA通过形成单相固溶体,允许Co/Mo比例在宽范围内调谐,包括传统相图中不相溶的比例,从而扩展了催化设计空间。
内容: (a) 热冲击合成过程的数字图像;(b) 不同波长下的光发射强度;(c) 热冲击期间的典型温度曲线;(d) SEM图像显示纳米颗粒分散在碳纳米纤维上;(e,f) TEM图像显示颗粒尺寸约22 nm;(g) STEM元素映射显示五元素均匀分布;(h) HAADF-STEM图像和FFT图案显示fcc晶体结构。
分析: 碳热冲击技术成功合成均匀的HEA纳米颗粒,所有元素均匀分布,无相分离,证实单相固溶体形成。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fcc),晶格条纹间距为2.18 Å。
内容: (a) XRD图案显示fcc相,与双金属标准对比;(b) ICP-MS、XPS和EDX组成分析的一致性验证合金均匀性;(c) XPS光谱显示所有元素处于金属状态。
分析: XRD确认HEA纳米颗粒为fcc相,无其他相存在。多种技术显示组成均匀,无表面偏析,元素间电荷转移不明显,表明HEA的固溶体特性。
内容: (a) NH₃转化率随温度变化;(b) 反应速率比较;(c) Arrhenius图显示表观活化能;(d,e) NH₃和H₂反应级数;(f) 稳定性测试。
分析: HEA催化剂(如HEA-Co₂₅Mo₄₅)在低温下具有高活性,T50约422°C。反应速率远高于双金属Co-Mo和Ru催化剂。活化能随Co/Mo比变化,反应级数表明富Co催化剂更受NH₃活化限制,富Mo催化剂更受N重组脱附限制。稳定性测试显示50小时内无显著降解。
内容: (a) 氮TPD图谱;(b,c) 氮吸附能估计;(d,e) ΔE_N与催化活性和活化能的相关性;(f) 反应级数与ΔE_N的关系。
分析: TPD显示两个脱附峰,对应有序面和低配位点。ΔE_N随Co/Mo比增加而降低,与催化活性呈火山型关系。最优ΔE_N ~79 kJ/mol与Ru相近。反应级数变化证实吸附能调谐影响反应动力学。
内容: 示意图显示在富Co表面,速率受NH₃活化或脱氢限制;在富Mo表面,速率受*N重组脱附限制;中间组成(如HEA-Co₂₅Mo₄₅)平衡两者。
分析: 这解释了火山型行为:最优催化剂在NH₃活化和N脱附之间找到平衡,HEA通过组成调谐实现这一平衡。
内容: 显示HEA催化剂在不同NH₃浓度(5 vol% vs. 100 vol%)下的性能调谐。
分析: HEA催化剂可通过调整Co/Mo比优化表面性能,适应不同反应条件。例如,HEA-Co₅₅Mo₁₅在纯NH₃下表现最佳,改进因子更高。
内容: (a-c) MC模拟在不同温度下的原子结构;(d-i) 最近邻组成分析。
分析: MC模拟显示元素随机分布,无长程化学有序,但存在短程有序(如Fe、Co、Ni around Mo)。表面原子组成与标称组成接近,证实均匀混合表面位点,支持实验观察到的组成-吸附能缩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