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grated High-Entropy Alloy Nanowire/Carbon Nanotube Membrane Electrode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in Acid Solution

集成高熵合金纳米线/碳纳米管膜电极用于酸性溶液中高效析氢

Hao Yang, Zichu Zhang, Zhaoming Wang, Feng Zhang,* Shaokang Liu, Lili Zhang, Chao Shi, Peng-Xiang Hou, Hui-Ming Cheng, Xiao Wang,* and Chang Liu*

DOI: 待补充 | 期刊名称: 待补充 | 发表年份: 2025

PDF原文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材料制备

表征方法

理论计算

主要结论

图1: HEA NW@NC/SWCNT混合膜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1 HEA NW@NC/SWCNT混合膜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1. HEA NW@NC/SWCNT混合膜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分析结果

该示意图展示了集成膜电极的制备流程:(a)通过湿化学方法在SWCNT网络上负载HEA纳米线;(b)HEA纳米线/SWCNT杂化物被表面活性剂和残留油胺包裹;(c)通过快速加热使残留表面活性剂碳化,在HEA纳米线与SWCNT界面形成氮掺杂碳壳,最终获得自支撑的HEA NW@NC/SWCNT混合膜。

图2: HEA NW@NC/SWCNT的结构表征

图2 HEA NW@NC/SWCNT的结构表征

图2. a) HEA NW@NC/SWCNT薄膜的光学图像; b) SEM图像; c,d) TEM图像; e) HEA NWs@NC/SWCNT的EDS mapping; f) HEA NP@NC/SWCNT的TEM图像; g) HEA NW@NC/SWCNT的N 1s XPS谱; h) Pt 4f XPS谱和i) HEA NW@NC/SWCNT和HEA NW/SWCNT的UPS谱

分析结果

结构表征表明:HEA纳米线平均直径约为1.7 nm,具有超细直径和高比表面积;HRTEM图像显示HEA纳米线被厚度小于1.0 nm的碳壳覆盖;EDS元素分布显示Pt、Fe、Co、Ni和Mo均匀分布在HEA纳米线中;XPS分析表明氮含量为5.1 at.%,主要以吡啶氮和吡咯氮形式存在;UPS测量显示HEA NW@NC/SWCNT具有更高的功函数和更低的费米能级,有利于电子从HEA纳米线向氮掺杂碳壳转移。

图3: HEA NW@NC/SWCNT在0.5 M H₂SO₄中的电催化HER性能

图3 HEA NW@NC/SWCNT在0.5 M H₂SO₄中的电催化HER性能

图3. a) LSV曲线; b) Tafel斜率; c) EIS谱; d) HEA NW@NC/SWCNT的计算Cd1值; e) 按Pt质量负载归一化的-50 mV vs RHE处的LSV曲线; f) HEA NW@NC/SWCNT、HEA NP@NC/SWCNT、HEA NW/SWCNT和Pt/C的HER性能; g) HEA NW@NC/SWCNT与文献中代表性电催化剂的HER活性比较

分析结果

电化学测试表明:HEA NW@NC/SWCNT仅需42 mV过电位即可达到1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远低于参比催化剂;Tafel斜率为21.2 mV dec⁻¹,表明通过Volmer-Tafel反应路径具有快速的HER动力学;EIS显示HEA NW@NC/SWCNT具有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5.3 Ω);双电层电容(Cdl)为52.5 mF cm⁻²,表明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质量活性在50 mV过电位下为2.35 A mg⁻¹Pt,是Pt/C的18倍。

图4: HEA NW@NC/SWCNT高HER活性的起源

图4 HEA NW@NC/SWCNT高HER活性的起源

图4. a-c)在不同快速加热温度下制备的HEA NW@NC/SWCNT的TEM图像: a) 600°C, b) 800°C, c) 900°C; d)具有不同晶格应变的HEA NW@NC/SWCNT的HER的ΔGH*图; e) HEA NWs和HEA NPs的HER的ΔGH*图; f)具有分级结构的HEA NW@NC/SWCNT实现HER活性增强的示意图

分析结果

机理研究表明:通过控制快速加热温度可以调节碳壳的厚度和结晶度;DFT计算表明压缩应变调节了HEA NW@NC的氢吸附能,当压缩应变达到0.3%时,ΔGH*计算为0.03 eV,接近理想值;碳层引起的应变导致局部晶格畸变,产生位错、边缘空位和配位不足的原子,有效暴露了额外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压缩应变使d带中心远离费米能级,降低了反键态(σ*)的能量,减弱了反应中间体与活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氢吸附。

图5: 集成膜电极的稳定性

图5 集成膜电极的稳定性

图5. a) 10k次循环前后的HER LSV曲线; b) 在500 mA cm⁻²下的电流-时间计时安培曲线; c) 50小时后的HEA NW/SWCNT和d) 1000小时后的HEA NW@NC/SWCNT的TEM图像; e) HEA NW@NC/SWCNT在酸性溶液中用于HER的示意图; f) HEA NW@NC/SWCNT与先前报道的代表性电催化剂的HER稳定性比较

分析结果

稳定性测试表明:HEA NW@NC/SWCNT在10k次CV循环后没有明显的活性损失,而在相同条件下HEA NW/SWCNT和Pt/C显示出明显的负移;在500 mA cm⁻²的高电流密度下连续运行1000小时后,HEA NW@NC/SWCNT的电流密度衰减可忽略不计;TEM观察显示,HEA NW@NC的一维结构保持良好,即使经过1000小时后也没有观察到超薄氮掺杂碳壳的降解;氮掺杂碳壳作为装甲,有效防止了HEA纳米线的聚集并抑制了其溶解,从而提高了在苛刻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