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ene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greatly reduced when derived from biomass waste via flash Joule heating

生物质废弃物闪蒸焦耳热法制备石墨烯的环境足迹大幅降低

第一作者: Chao Jia (贾超), Mingyue Pang (庞明月)

通讯作者: Xiangdong Zhu (朱向东, 复旦大学), Yi Yang (杨义, 重庆大学)

DOI: 10.1016/j.oneear.2022.11.006

PDF原文

期刊: One Earth

发表年份: 2022年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全球石墨储量估计

图1. 2021年至2068年全球石墨储量估计。目前天然石墨储量估计为2.6亿吨。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实验和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

  1. 样品制备:收集四种生物质废弃物(锯末、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粉碎成粉末(80目)并干燥至恒重
  2. AC-FJH过程:将生物质与5wt%的炭黑混合,装入石英管中,在真空条件下施加交流电(200V, 50Hz)约6秒,释放挥发性物质并制备初步FG
  3. DC-FJH过程:将初步FG进行直流闪蒸焦耳加热,在优化电压(150V)和时间(30ms)下获得高质量FG
  4. 材料表征:使用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多种技术分析FG的质量和特性
  5. 生命周期评估:基于实验测量的材料使用、能源消耗和空气排放数据,使用ReCiPe 2008方法评估环境影响
  6. 性能测试:测试FG的热导率、电导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主要结论

生物质衍生闪蒸石墨烯的特性与电化学性能

生物质衍生闪蒸石墨烯的特性

图2. 各种生物质衍生闪蒸石墨烯(FG)的特性和电化学性能

分析结果:

生物质衍生FG的制备路线与过程

生物质衍生FG的制备路线与过程

图3. 生物质衍生FG的制备路线和过程

分析结果:

生物质基FG系统与常规石墨烯系统的气候变化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比较

图4. 使用可再生能源前后生物质基FG系统与常规石墨烯系统的气候变化影响

分析结果:

其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比较

其他环境影响比较

图5. 基于ReCiPe 2008方法的实验室规模生物质基FG系统和常规石墨烯系统的其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分析结果:

图形摘要

图形摘要

图形摘要:通过闪蒸焦耳加热技术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高质量石墨烯的过程及其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