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raveling the Durable Water Oxidation Mechanism of Multi-principal Elemental Metal Catalyst

揭示多主元素金属催化剂的耐久水氧化机制

第一作者: QIAN Fangren (钱方仁)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通讯作者: SONG Li (宋丽)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HEN Qingjun (陈清俊) -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DOI: 10.1007/s40242-025-5010-3

PDF原文

期刊: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发表年份: 2025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详细研究方法如下:


主要结论


图1: 材料结构分析

Fig. 1 - 材料结构

内容:展示FeCoNiCrSm的合成示意图(A)、TEM图像(B)、尺寸分布(C)、HAADF-STEM图像(D)、XRD谱图(E)和EDS元素映射(F)。

分析结果:TEM显示颗粒尺寸约120 nm,分布均匀;XRD证实FCC结构;EDS映射显示Fe、Co、Ni、Cr、Sm元素均匀分布,无偏析,表明成功制备多主元素金属催化剂。


图2: 局部结构分析

Fig. 2 - 局部结构

内容:Co、Ni、Cr的K-edge XANES光谱(A-C)和EXAFS谱图(D-F),与金属箔和氧化物参考对比。

分析结果:XANES显示吸收能介于金属和氧化物之间,表明表面部分氧化;EXAFS显示金属-氧和金属-金属键共存,Cr氧化最明显,表面氧化状态有利于OER过程。


图3: OER性能评估

Fig. 3 - OER性能

内容:LSV曲线(A)、Tafel图(B)、EIS Nyquist图(C)、雷达图(D)和计时电位曲线(E)。

分析结果:FeCoNiCrSm表现出最低过电位(244 mV)、较小Tafel斜率(116.8 mV/dec)和电荷转移电阻(6.69 Ω),性能优于FeCoNiCr和RuO2;计时电位曲线显示在10和100 mA/cm²下稳定运行200小时,证实高耐久性。


图4: 耐久性机制探索

Fig. 4 - 耐久性

内容:耐久性测试后的TEM图像(A-C)和EDS元素映射(D)。

分析结果:测试后催化剂形态和晶格结构保持完好,元素分布均匀,无聚集或相分离,证实其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归因于多元素混合效应和晶格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