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tice distortion boosted exceptional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in high-entropy diborides

晶格畸变增强高熵二硼化物中卓越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第一作者: Fangchao Gu (顾方超)

通讯作者: Lei Zhuang (庄磊), Yanhui Chu (褚衍辉)

所属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邮箱: lzhuang@scut.edu.cn (L.Z.), chuyh@scut.edu.cn (Y.C.)

DOI: 10.1016/j.matt.2025.102004

PDF原文

期刊名称: Matter

发表年份: 2025年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超高温合成(UHTS)技术,通过逐步引入金属元素(从3种到9种)合成3-9阳离子高熵二硼化物(3-9HEB)样品。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能量色散光谱(ED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电磁参数。


主要结论


图1: 3-9HEB样品的晶格畸变、相组成和元素分布

Graphical abstract

图1: 3-9HEB样品的晶格畸变、相组成和元素分布

分析结果: 通过DFT和XRD计算的晶格畸变显示,随着金属元素从3种增加到9种,晶格畸变从0.11Å显著增加到0.36Å。XRD图谱证实所有合成的3-9HEB样品均为单相固溶体,具有六方结构。STEM-EDS图谱显示金属元素在纳米尺度上均匀分布,原子比接近相等,验证了通过UHTS技术成功合成了具有工程化晶格畸变的单相3-9HEB样品。


图2: HEB样品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Figure 2

图2: HEB样品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分析结果: 代表性9HEB样品的反射损耗(RL)图显示,在所有HEB中,3HEB样品显示出最窄的有效吸收带宽(EAB),在4.6mm厚度下仅覆盖1.7GHz。相比之下,9HEB样品的EAB最宽,在1.5mm厚度下达到7.2GHz,比3HEB样品宽约4倍。同时,3HEB样品的最小RL值为-24.6dB,而9HEB样品的最小RL值高达-42.6dB。这些测量表明,仅通过增加HEB中的晶格畸变就实现了电磁波吸收性能的显著改善。


图3: 4HEB和8HEB样品的原子结构和化学图谱

Figure 3

图3: 4HEB和8HEB样品的原子结构和化学图谱

分析结果: 原子分辨率HAADF-STEM图像显示,4HEB和8HEB样品具有相似的晶格结构。通过位移分离分析确定,平均原子位移从4HEB的3.7pm增加到8HEB的4.3pm,表明通过包含更多元素增强了晶格畸变。这种增大的晶格畸变也导致更强的应变波动,8HEB表现出比4HEB更明显的应变波动。原子分辨率STEM-EDS图谱显示,尽管在数百纳米尺度上元素分布均匀,但在原子尺度上,金属元素在不同原子位点显示富集和缺失,表明局部化学波动随着HEB系统中更多元素的结合而增加。


图4: 金属空位测量和整体电磁波吸收机制

Figure 4

图4: 金属空位测量和整体电磁波吸收机制

分析结果: 随着组成元素的增加,3-9HEB样品的电导率(σ)值从2.3×10⁵ S/m显著增加到12.8×10⁵ S/m,表明晶格畸变对HEB的σ有有利影响。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仪测量的空位浓度从3HEB的7.2×10¹³ spins/g增加到9HEB的23.7×10¹³ spins/g,与σ的变化趋势一致。空位形成能计算表明,Ta元素由于其最低的空位形成能(-8.3eV)而最容易损失。原子分辨率STEM成像和相应的强度测量清楚地证明了阳离子位点空位的存在,证实了一些金属原子由于其低空位形成能而损失。


图5: 具有严重晶格畸变的HEB中的电磁波吸收机制示意图

Figure 5

图5: 具有严重晶格畸变的HEB中的电磁波吸收机制示意图

分析结果: 晶格畸变诱导的金属空位促进了传导损耗和偶极极化损耗,而晶格畸变诱导的纳米团簇导致显著的界面极化损耗。具体来说:(1)显著的晶格畸变产生大量金属空位,通过增加费米能级的态密度来增强HEB的金属性,从而提高HEB的σ,促进传导损耗;(2)源自显著晶格畸变的金属空位在其附近形成大量偶极子,导致增加的偶极极化损耗;(3)严重的晶格畸变在原子尺度上引入 substantial 元素波动,形成具有相干界面的多种异质纳米团簇,增加界面极化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