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闪蒸焦耳加热(FJH)技术将各种碳基废物材料转化为石墨烯。具体方法如下:
图2: FJH过程示意图和温度变化关系
图1: 过去四年FG相关文章发表数量(a)及主要研究者和机构(b,c)
数据显示,自2020年首篇FG文章发表以来,相关研究稳步增长。Rice大学的Tour组是主要贡献者,发表了24篇相关论文,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该研究组在FJH技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他研究机构贡献了22篇论文,显示该领域正在吸引更广泛的研究兴趣。
图2: FJH石英管装置(a)、AB堆叠(b)和涡轮层石墨烯(c)结构
FJH过程在石英管中进行,温度在极短时间内(毫秒级)升至3000K以上。涡轮层石墨烯结构与传统的AB堆叠石墨烯不同,层间错位排列减少了静电相互作用,使其更易于剥离和处理。这种结构特性使FG更适合各种应用,如复合材料和能源存储设备。
图3: 中试规模FG制备设备
该自动化系统使用机器人手臂进行样品加载和卸载,取代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一致性。通过锁定样品盘坐标的算法增强机械控制,采用交流接触器在AC-FJH期间切断直流放电电路,避免电容器故障。该系统每小时可生产21.6克FG,展示了FJH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潜力。
图4: FJH系统八个组件示意图
FJH系统由八个主要组件构成:样品杂志、闪蒸室、3D打印机、斜坡、样品收集盆、控制系统、电容器组连接部和冷却系统。这种自动化设计实现了连续生产,在90分钟内从煤基冶金焦生产了1.1公斤FG。使用PWM技术将峰值电流控制在1000A以下,减少了设备故障概率,提高了能效和产率。
图5: 连续FJH反应器设计(a)和千克级生产设置(b,c)
研究团队开发了连续FJH反应器概念设计,用于将锂离子电池的阴极和阳极废料转化为FG。通过FJH、酸浸和过滤步骤,可回收高达98%的金属组件,减少能源消耗26%、用水量52%、酸用量59%和CO2排放38%。千克级生产使用弧焊机替代昂贵电源,成本仅为180美元,生产速率达每小时3公斤FG,展示了FJH技术的经济可行性。
图6: 电子废物、生物质废物、橡胶废物等原料转化为涡轮层FG
FJH技术能够处理多种碳富集原料,包括电子废物、生物质废物、橡胶废物、煤炭、石油焦、沥青、塑料甚至CO2。这种多样性使FJH成为可持续废物管理和资源回收的有前景解决方案。不同原料的碳含量和杂质会影响FG的产率和质量,但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均可获得高质量石墨烯产品。
图7: 碳黑基FG的拉曼光谱(a)、XRD图谱(b)和HRTEM图像(c)
碳黑基FG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拉曼光谱显示I2D/IG比值高达17,是迄今报道的最高值,表明高质量石墨烯的形成。XRD图谱显示明显的(002)峰,对应层间距3.45Å,略大于传统AB堆叠石墨烯(3.37Å),证实了扩展的涡轮层石墨烯结构。HRTEM图像显示了折叠的石墨烯层,进一步验证了FG的形态特征。
图8: FJH石英管(a)、碳黑转化示意图(b)、电流电压曲线(c)和产物照片(d)
FJH过程在100ms内完成,温度达到约3000K。碳黑转化为FG层和小石墨碳颗粒。驱动FJH过程的高电流在20ms内可超过400安培。产物中包含灰色FG层和黑色石墨点,需要进一步区分。这种快速转化过程展示了FJH技术的高效性,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传统方法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石墨化过程。
图9: FG片(a,b)和褶皱石墨烯(c,d)的TEM图像,以及XRD图谱(e)和拉曼光谱(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