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round enhancement induced by oxophilic single Ru and W atoms for alkaline hydrogen oxidation of tiny Pt nanoparticles

亲氧单原子Ru和W对微小Pt纳米颗粒碱性氢氧化反应的全方位增强

Wensheng Jiao 1,6, Zhanghao Ren 2,6, Zhibo Cui 1,6, Chao Ma 3,6, Ziang Shang 1, Guanzhen Chen 1, Ruihu Lu 2, Tao Gan 4, Ziyun Wang 2, Yu Xiong 5 & Yunhu Han 1 Cl

DOI: 待补充 | 期刊名称: 待补充 | 发表年份: 2025

PDF原文

1 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中国西安

2 奥克兰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新西兰奥克兰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焦耳加热辅助合成法制备了s-Ru1Pt@W1/NC催化剂,具体步骤如下:

  1. 载体制备:首先合成ZIF-8,然后在900°C氩气气氛下热解2小时,得到多孔氮掺杂碳(NC)。
  2. W单原子修饰:将多孔NC与W(CO)6研磨混合,得到W(CO)6/NC。随后在550°C氩气气氛下热解30秒,获得W1/NC。
  3. 金属前驱体吸附:将W1/NC与Pt2+和Ru3+水溶液在80°C下搅拌3小时,离心干燥后得到Pt2+/Ru3+@W1/NC。
  4. 焦耳加热还原:将上述样品在700°C、100A、2V条件下于氩气中热解25秒,最终得到s-Ru1Pt@W1/NC催化剂。

通过AC HAADF-STEM、XPS、XAS等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电子性质。使用旋转圆盘电极(RDE)和气体扩散电极(GDE)评估了其电催化HOR性能,并结合DFT计算揭示了性能增强机制。


主要结论


催化剂合成与表征

图1展示了s-Ru1Pt@W1/NC催化剂的合成路线。通过焦耳加热法成功将超细Ru1Pt单原子合金纳米颗粒锚定在W单原子修饰的多孔氮掺杂碳上。

图1: 催化剂合成示意图

图1 | 催化剂合成示意图。s-Ru1Pt@W1/NC的制备过程。

图2a-c的AC HAADF-STEM图像显示,在多孔NC上清晰可见几个微小的纳米颗粒。PtRu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为2-3 nm,具有明显的晶格条纹。晶格条纹中用橙色圆圈标记的暗区可识别为Ru原子,证实了PtRu合金的形成。同时,可以发现大量用红色圆圈标记的单原子,位于图2c中用黄色圆圈标记的PtRu合金纳米颗粒周围。

图2: 催化剂表征

图2 | 催化剂表征。a) s-Ru1Pt@W1/NC的AC HAADF-STEM图像。b) s-Ru1Pt@W1/NC的AC HAADF-STEM图像(橙色虚线圆圈中的斑点归因于Ru原子)。c) s-Ru1Pt@W1/NC的AC HAADF-STEM图像(黄色和红色虚线圆圈分别归因于合金纳米颗粒和单原子)。d) Pt、Ru和W分布的HAADF-STEM图像。e) s-Pt/NC、s-Ru1Pt/NC和s-Ru1Pt@W1/NC的Pt 4f XPS光谱。f) s-Ru1Pt/NC和s-Ru1Pt@W1/NC的Ru 3p XPS光谱。


电子结构表征

通过X射线吸收光谱(XAS)研究了s-Ru1Pt@W1/NC的原子级结构。图3a显示,Pt的价态位于Pt箔(0)和PtO2(+4)之间,接近Pt箔。图3b中,s-Ru1Pt@W1/NC中Pt的强傅里叶变换峰位于2-3 Å之间,峰形类似于Pt箔,归属于Pt-Pt/Ru散射。

图3: 催化剂电子结构表征

图3 | 催化剂电子结构表征。a) s-Ru1Pt@W1/NC、Pt箔和PtO2的Pt L3-边XANES光谱。b) Pt箔、PtO2和s-Ru1Pt@W1/NC在Pt L3-边的FT-EXAFS光谱。c) Pt箔、PtO2和s-Ru1Pt@W1/NC的Pt L3-边WT-EXAFS。d) s-Ru1Pt@W1/NC、Ru箔和RuO2在Ru K-边的归一化XANES光谱。e) s-Ru1Pt@W1/NC、Ru箔和RuO2在Ru K-边的FT-EXAFS光谱。f) s-Ru1Pt@W1/NC、Ru箔和RuO2的Ru K-边WT-EXAFS。


电催化HOR性能评估

图4a显示,s-Ru1Pt@W1/NC在碱性电解质中的HOR活性优于商业PtRu/C和Pt/C以及其他对照组。随着电位增加,s-Ru1Pt@W1/NC的阳极电流迅速增加,具有最高的极限电流。

图4: 电催化HOR性能

图4 | 电催化HOR性能。a) s-Ru1Pt@W1/NC、商业PtRu/C和Pt/C在H2饱和的0.10 M KOH电解质中的HOR极化曲线,扫描速率为10 mV s-1,转速为1600 rpm。b) 通过Koutecky-Levich方程从HOR极化曲线归一化的动力学电流密度(jk)得到的Tafel图。c) s-Ru1Pt@W1/NC和参考文献在微极化区域的线性拟合曲线。d) s-Ru1Pt@W1/NC和参考文献在0.05 V vs. RHE下的比活性(j0,s)和动力学质量活性(jk,m)。e) s-Ru1Pt@W1/NC在H2饱和的0.10 M KOH中于0.05 V vs. RHE下的计时电流响应(插图:在80°C、H2饱和的0.10 M KOH中于0.05 V vs. RHE下的j-t响应)。f) s-Ru1Pt@W1/NC在H2饱和的0.10 M KOH中经过15000次CV循环ADT测试前后的HOR极化曲线。g) 近期报道的HOR电流密度稳定性和损失速度比较。


理论计算研究

通过DFT计算进一步研究了s-Ru1Pt@W1/NC具有优异HOR活性、长期稳定性和CO耐受性的原因。图5d显示,与Pt(111)(-0.31 eV)、PtRu(-0.38 eV)等相比,s-Ru1Pt@W1/NC具有最佳的ΔG*H(-0.28 eV),更接近0 eV,表明催化剂表面H吸附结合减弱,确保其快速转化并加速HOR进程。

图5: 理论研究

图5 | 理论研究。a) s-Ru1Pt@W1/NC在1000 ppm CO/H2饱和的0.10 M KOH中的HOR极化曲线。b) s-Ru1Pt@W1/NC和参考文献在1000 ppm CO/H2饱和的0.10 M KOH溶液中的稳定性比较。c) s-Ru1Pt@W1/NC和参考文献的CO剥离曲线(实线为第一圈,虚线为第二圈)。d) Pt(111)、PtRu、s-Pt/NC、s-Pt@W1/NC、s-Ru1Pt/NC和s-Ru1Pt@W1/NC上*H吸附的自由能。e) Pt(111)、PtRu、s-Pt@W1/NC和s-Ru1Pt@W1/NC的*OH吸附能比较。f) s-Pt/NC、s-Ru1Pt/NC、s-Pt@W1/NC和s-Ru1Pt@W1/NC的投影态密度(PDOS)。g) Pt(111)、PtRu、s-Pt/NC、s-Pt@W1/NC、s-Ru1Pt/NC和s-Ru1Pt@W1/NC上CO吸附和氧化过程的自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