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itized Layers Encapsulated Carbon Nanofibers as Li-Free Anode for Hybrid Li-Ion/Metal Batteries
基于石墨化层包覆碳纳米纤维的无锂负极用于混合锂离子/金属电池
第一作者: Taiyu Lyu (厦门大学)
通讯作者: Fenqiang Luo (厦门大学), Dechao Wang (厦门大学), Lei Tao (Virginia Tech), Zhifeng Zheng (厦门大学)
DOI: 待定 | 期刊: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年份: 2024
PDF原文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闪蒸焦耳加热技术在10秒内制备石墨化层包覆碳纳米纤维(G-CF)。具体步骤包括:
- 首先,在传统管式炉中于1200°C碳化CF前驱体2小时,得到CF。
- 然后,在1200°C下进行5秒的闪蒸焦耳加热,得到G-CF。
-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
- 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材料结构和组成。
- 电化学性能测试包括初始库仑效率(ICE)、平均库仑效率(CE)、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使用醚基电解质(1M LiFSI-THF)。
- 全电池测试匹配NCM811或LFP阴极,N/P比为0.5,评估实际应用性能。
Figure 1: G-CF的制备和表征
Figure 1: (a) 闪蒸焦耳加热原理示意图及G-CF电极制备过程;(b) CF和G-CF的制备方法和结构图;(c) CF和(d) G-CF的SEM图像;(c1-c3) CF和(d1-d3) G-CF的HRTEM图像;(e) XRD光谱和(f) Raman光谱;(g) 不同蚀刻时间下C和O的原子比;(h) C 1s高分辨率光谱。
分析结果: G-CF显示出明显的异质结构,具有无定形核心和约30 nm厚的石墨化外层。XRD和Raman光谱证实G-CF具有更高的石墨化程度,XPS显示G-CF表面C含量增加、O含量减少,表明表面缺陷减少,有利于减少副反应。
Figure 2: 电化学性能
Figure 2: (a) 0.2C下5个电池的平均ICE;(b) 与文献ICE的比较;(c) 速率性能;(d) G-CF||Li的第5次放电曲线;(e)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斜率容量、低电位容量和锂电镀平台;(f) 1C和(g) 2C下的平均CE;(h) 与文献平均CE的比较。
分析结果: G-CF电极平均ICE为85.2%,优于CF电极(76.5%)和文献报道。速率性能显示G-CF在所有电流密度下保持高CE和容量,低电位容量达232.5 mAh/g。长期循环中,G-CF||Li在1C和2C下保持高CE和容量,表明石墨化层封装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逆性。
Figure 3: Li plating/stripping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Figure 3: G-CF电极的SEM图像:(a) 初始状态;(b) 放电至0V;(c) 电镀100 mAh/g Li;(d) 200 mAh/g Li;(e) 300 mAh/g Li below 0V;(f) 剥离100 mAh/g Li;(g) 200 mAh/g Li;(h) 300 mAh/g Li;(i) 再次充电至2V;(j) 电镀300 mAh/g Li和充电过程中的截面变化;(k) G-CF和(l) CF电极在2C下100次循环后的SEM图像;(m) G-CF电极的混合存储行为示意图。
分析结果: SEM图像显示G-CF电极在Li电镀/剥离过程中形态均匀,无块状或枝晶锂形成,且可逆地恢复平滑表面。截面变化小,表明自支撑G-CF电极有效抑制体积膨胀。循环后G-CF电极清洁,无死锂,而CF电极出现块状死锂,证明G-CF具有更高的可逆性。
Figure 4: 存储机制、SEI性质和模拟
Figure 4: (a) G-CF||Li电池在不同放电阶段的ex situ XRD图谱;(b) N 1s和(c) F 1s高分辨率光谱;(d-f) THF、Csp2-THF、Csp3-THF的优化结构和亲电攻击反应性;(g-i) Li+(THF)3FSI-、Csp2-Li+(THF)3FSI-、Csp3-Li+(THF)3FSI-复合物的优化结构;(j-l) 亲电攻击反应性;(m) 复合物的LUMO能量。
分析结果: Ex situ XRD显示G-CF电极在Li电镀时形成LiC化合物,增强可逆性。SEI层分析表明G-CF具有更薄的SEI层(约9.5 nm),且富含Li3N和LiF,提供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模拟计算显示Csp2结构抑制THF分解,减少电解质还原,从而提高ICE。
Figure 5: 全电池性能
Figure 5: (a) N/P=0.5的G-CF||阴极示意图;(b) 5个全电池的平均ICE;(c) 速率性能;(d) G-CF||NCM811在1C下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和(e)相应充放电曲线;(f) 2C快充下的循环稳定性和(g)充放电曲线;(h) G-CF||LFP全细胞在1C下的循环稳定性和(i)充放电曲线;(j) 30 mAh级G-CF||NCM811 pouch cell在1C下的循环稳定性。
分析结果: G-CF||NCM811全电池平均ICE为84.5%,提供高容量(530.8 mAh/g)和能量密度(365.9 Wh/kg),在1C和2C下稳定循环。G-CF||LFP全电池也表现类似高性能。30 mAh pouch cell循环100次以上,容量保持率83.1%,证明实际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