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isecond activity modulation of atomically-dispersed Fe-N-C catalysts

原子分散Fe-N-C催化剂的毫秒级活性调控

第一作者: Guobin Qina

通讯作者: Sheng Zhua,c,d,*

a 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山西省能源材料转化与储存重点实验室,化学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06,中国

c 北京大学山西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太原 030012,中国

d 山西大学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太原 030031,中国

DOI: 10.1016/j.ensm.2024.103421

PDF原文

期刊: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发表年份: 2024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FePc-CNT前驱体的合成:

将100mg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150mg铁酞菁(FePc)分别分散在120mL和60mL DMF溶液中,超声处理0.5小时。然后将FePc分散液与MWCNT溶液混合,再超声处理1小时。混合悬浮液搅拌24小时后收集,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在80°C真空烘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FePc-CNTs。

FJH法合成P-FeN4@CNTs:

将100mg FePc-CNTs和50mg NaH2PO2·H2O充分研磨后放入直径10.0mm的石英管中。样品粉末两端放置导电石墨塞。将石英管固定在反应架上,样品电阻调整到1.0-2.0Ω范围。整个装置置于真空环境中,闪蒸电压设置为130V。反应过程中持续记录温度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对比样品制备:

在不添加NaH2PO2·H2O的类似条件下制备FeN4@CNT作为对比。使用相同程序合成P-CoN4@CNTs、P-NiN4@CNTs和P-CuN4@CNTs催化剂,研究不同金属酞菁对催化剂ORR性能的影响。

主要结论

合成过程与结构表征

图1展示了P-MeN4@CNTs原子分散催化剂的合成过程示意图。首先通过各种金属酞菁(MePcs)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通过π-π相互作用固定在其外表面,然后添加NaH2PO2·H2O,在加热过程中释放PH3并将磷掺入碳骨架中。

图1: P-MeN4@CNTs合成过程示意图

图1: P-MeN4@CNTs (Me = Fe, Co, Ni, and Cu)原子分散催化剂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AC-HAADF-STEM图像显示(图2a,b),P-FeN4@CNTs催化剂中存在大量单个亮点(红圈标出),对应原子分散的Fe原子。EDS元素 mapping图像显示C、N、Fe和P元素在整个结构中均匀分布。

XANES和EXAFS测量用于研究P-FeN4@CNTs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局部配位环境。XANES曲线显示P-FeN4@CNTs的吸收边位于Fe箔和Fe2O3之间,表明P-FeN4@CNTs中Fe原子的价态介于0和+2之间。

图2: P-FeN4@CNTs组成和结构分析

图2: P-FeN4@CNTs的组成和结构分析。(a,b) AC-HAADF STEM图像;(c) Fe K-edge XANES光谱;(d) k3加权傅里叶变换EXAFS光谱;(e) k3加权小波变换Fe K边EXAFS光谱;(f) EXAFS拟合曲线

电催化ORR性能

在O2饱和的0.1M KOH溶液中评估了P-FeN4@CNTs的电催化ORR性能。从CV和LSV曲线可以看出,P-FeN4@CNTs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ORR性能,半波电位(E1/2)为0.904V,高于FePc-CNTs(0.866V)、FeN4@CNTs(0.867V)和20wt.% Pt/C(0.840V)。

P-FeN4@CNTs的塔菲尔斜率为23.1mV dec-1,低于FePc-CNTs(37.7mV dec-1)、FeN4@CNTs(25.5mV dec-1)和20wt.% Pt/C(59.4mV dec-1),表明其具有快速反应动力学。

通过旋转环盘电极(RRDE)进一步评估了P-FeN4@CNTs的H2O2产率和电子转移数n。H2O2产率保持在5%以下,电子转移数接近4,与上述分析一致。

图3: P-FeN4@CNTs电催化ORR性能

图3: P-FeN4@CNTs的电催化ORR性能。(a) ORR LSV曲线;(b) 塔菲尔图;(c) 不同样品的E1/2和jK柱状图;(d) RRDE测量的H2O2产率;(e) 甲醇耐受性;(f) 耐久性性能

DFT理论分析

通过DFT计算了解P原子在改变FeN4中心的配位环境和ORR活性方面的作用。图4a描绘了四种Fe-N-C构型,其中P与N(1)键合,分别在FeN4P-1和FeN4P-2中形成六元环和五元环。

P掺杂显著破坏了FeN4构型的平面对称性,导致电荷分布不均匀,随后影响氧中间体的吸附和解吸行为。P掺杂导致吸附的O2物种获得额外电子,相对于原始FeN4(0.45e-),FeN4P-1(0.45e-)、FeN4P-2(0.46e-)和FeN4P-3(0.51e-)都有所增加。

FeN4P-2模型对此步骤的能垒为0.045eV,远低于FeN4(0.244eV)、FeN4P-1(0.357eV)和FeN4P-3(0.355eV),表明FeN4P-2具有较低的ORR热力学过电位。

图4: P-FeN4@CNTs的DFT计算

图4: P-FeN4@CNTs的DFT计算。(a) 优化的Fe-N-C和三种代表性P掺杂Fe-N-C构型;(b) 键长柱状图;(c) 键角柱状图;(d) 电荷密度差和Bader电荷分析;(e) 碱性介质中ORR过程的自由能图

锌空气电池性能

鉴于P-FeN4@CNT催化剂出色的氧还原反应(ORR)性能,我们将其用作空气阴极组装锌空气电池(ZABs),并与Pt/C+IrO2对照组进行比较。

基于P-FeN4@CNT的ZAB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236.3mW cm-2,显著高于Pt/C+IrO2(118.6mW cm-2)。当电流密度从1.0增加到200.0mA cm-2时,基于P-FeN4@CNT的ZAB表现出更高的放电电压。

通过5.0mA cm-2下400小时的长期充放电测试评估了ZABs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基于P-FeN4@CNT的ZABs性能超过了商业Pt/C+IrO2和大多数已报道的Fe-N-C催化剂。

图5: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性能

图5: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性能。(a) ORR LSV曲线;(b) E1/2和jk柱状图;(c) 开路电压;(d) 放电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图;(e) 倍率性能;(f) 充放电循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