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各种导电碳材料作为加热元件,包括碳纳米管(CNT)、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碳纳米纤维(CNF)、碳纤维和碳化生物质(如木材)。这些材料具有高结晶度、低质量密度和低比热容,能够承受超高温并提供超快加热/冷却速率。
两种主要电源方式:
准确测量温度过程是关键,包括:
图1: 本综述的核心内容示意图
该示意图展示了本综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CTS技术的实现方法(支持材料、电源和监控方法)以及CT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材料改性、合成和其他创新应用。
此图提供了对CTS技术的全面概述,突出了其多方面的应用潜力。从材料支持到实际应用,CTS技术展现出在纳米科技领域的广泛适用性和创新性,为纳米材料研究和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图2: 两种电源的比较
该图比较了用于产生CTS的两种主要电源方式:高功率电流和微波照射。展示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帮助研究者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方式。
高功率电流能够实现更高的加热温度和更快的加热速率,但温度分布可能不均匀;微波照射能够提供更均匀的温度分布,但能量效率较低。这种比较为CTS实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权衡不同电源的优缺点。
图3: CTS的典型温度监控方法
该图展示了四种用于监控CTS温度过程的典型方法:(a)微管热电偶;(b)红外测温仪及检测到的温度演变;(c)基于光电倍增管阵列的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到的温度演变;(d)基于高速相机的比色高温计及映射的温度分布。
不同的温度监控方法适用于不同的CTS应用场景。接触式方法(如热电偶)适用于低温测量但响应较慢,非接触式方法(如红外测温和比色高温计)能够监测超快温度变化但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选择适当的监控方法对于精确控制CTS过程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图4: CTS诱导的GO还原
该图详细展示了通过CTS实现氧化石墨烯(GO)还原的过程和结果,包括:(a)通过CTS进行GO薄膜的两步还原;(b)CTS过程的温度曲线;(c)不同温度下rGO薄膜的辐射光谱;(d,e)3000K还原的rGO薄膜的SEM图像;(f,g)1000K和3000K还原的rGO薄膜的高分辨率SEM图像;(h)Raman光谱;(i)XPS光谱;(j)XRD图案;(k)不同温度还原的rGO薄膜的室温电导率。
CTS能够有效还原GO,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rGO的结晶度提高,氧含量降低,电导率显著增加。在3000K下还原的rGO薄膜表现出最佳的性能,其电导率比1000K还原的样品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这表明CTS是一种高效的GO还原方法,能够制备高性能的rGO材料。
图5: CTS诱导的MoS2相变
该图展示了通过CTS实现MoS2从2H相到1T相变的过程和结果,包括:(a)MoS2 2H-1T相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b)2H-MoS2的原子结构;(c)1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