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g Niu a, Qinhe Guan a, Weiyong Yuan b, Chun Xian Guo c, Dapeng Cao d, Chang Ming Li c, Lian Ying Zhang a,*, Xiu Song Zhao a
a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所、生化工程研究所,青岛 266071,中国
b 浙江大学宁波创新中心,宁波 315100,中国
c 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器件研究所,苏州 215011,中国
d 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
DOI: 10.1016/j.cej.2024.158465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2024
本研究采用快速焦耳加热法合成氮掺杂的高熵纳米合金:
图1. (a) Pt/HEA NPs-C和N/Pt/HEA NPs-C的XRD图谱。(b) N/Pt/HEA NPs-C的TEM图像。(c) 单个N/Pt/HEA NP的TEM图像及选定区域的放大视图。(d) N/Pt/HEA NPs-C的N 1s XPS谱图。(e) N/Pt/HEA NPs-C、Pt/HEA NPs-C和Com Pt-C的Pt 4f XPS谱图。(f) 单个N/Pt/HEA NP的HAADF-STEM和元素分布图像。
XRD结果显示,N/Pt/HEA NPs-C的衍射峰相对于Pt/HEA NPs-C向低角度移动,表明氮掺杂导致晶格膨胀。TEM图像显示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碳载体上,尺寸为3-8 nm。XPS分析证实了N-金属键的存在,并且氮掺杂调节了Pt的电子状态。元素分布图像显示各元素在纳米合金中均匀分布,形成了均匀的固溶体。
图2. (a) N/Pt/HEA NPs-C、Pt/HEA NPs-C和Com Pt-C催化剂的CV曲线。(b) ORR极化曲线。(c) 在0.9 V vs. RHE下的活性。(d) N/Pt/HEA NPs-C和(e) Pt/HEA NPs-C在稳定性测试前后的ORR极化曲线。(f) 各种催化剂在半波电位下的归一化质量活性变化。(g) 各种催化剂的ORR极化曲线。(h) N/6-Pt/HEA NPs-C在稳定性测试前后的ORR极化曲线。(i) 不同催化剂在半波电位下稳定性测试前后的归一化质量活性变化。
N/Pt/HEA NPs-C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半波电位为0.894 V,比Pt/HEA NPs-C和Com Pt-C分别正移18 mV和51 mV。质量活性达到0.65 A mg⁻¹ Pt,是商业Pt/C的4.3倍。经过15,000次循环后,N/Pt/HEA NPs-C的活性保持率高达94.6%,远高于对比样品。这些结果表明氮掺杂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图3. (a) N/Pt/HEA NPs-C、Pt/HEA NPs-C和RuO₂在O₂饱和的1.0 M KOH电解液中的OER极化曲线。(b) N/Pt/HEA NPs-C和RuO₂的计时电流测试。(c) 组装的锌空气电池的功率密度和(d) 循环稳定性。电流密度:10 mA cm⁻²。
N/Pt/HEA NPs-C在OER中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过电位为376 mV,低于RuO₂(383 mV)。计时电流测试显示,N/Pt/HEA NPs-C的稳定性优于对比样品。组装的锌空气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60.2 mW cm⁻²,高于商业催化剂(156.5 mW cm⁻²),并且能够在1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135小时,表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
图4. (a) 结构优化后Pt/HEA和N/Pt/HEA的侧视图和顶视图。(b) Pt/HEA和N/Pt/HEA在不同空心位点的ΔE_O*值。(c) Pt/HEA和N/Pt/HEA在0和1.23 V下对ORR和OER的吉布斯自由能图。(d) 纯Pt slab、Pt/HEA和N/Pt/HEA的ORR速率决定步骤(RDS)和OER电位决定步骤(PDS)。(e) 纯Pt slab、Pt/HEA和N/Pt/HEA的Pt-5d-dz²电子的投影态密度计算。(f) N/Pt/HEA中表面金属原子与掺杂氮之间的平均电荷转移。(g) 纯Pt slab、Pt/HEA和N/Pt/HEA中Pt原子空位形成能(E_vac)的比较。
理论计算表明,N/Pt/HEA的氧吸附能(ΔE_O*)低于Pt/HEA,表明其具有更高的本征催化活性。吉布斯自由能计算显示,N/Pt/HEA的ORR和OER过电位均低于Pt/HEA。PDOS分析表明,氮掺杂使Pt的d带中心下移,减弱了氧吸附能。电荷分析显示氮向金属原子转移电荷,空位形成能计算表明N/Pt/HEA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这归因于N-金属键的形成和氮掺杂对电子结构的调节。
图5. N/Pt/HEA NPs-C的催化增强机制示意图。
该示意图总结了氮掺杂对高熵纳米合金催化性能的增强机制。氮掺杂优化了Pt的电子结构,降低了d带中心,减弱了氧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提高了ORR和OER活性。同时,N-金属键的形成提高了金属的空位形成能,抑制了金属的氧化溶解和电化学浸出,显著增强了催化剂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