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实现高熵合金的可控合成,包括:
这些方法结合了热力学参数(如混合熵、混合焓)和动力学控制,以实现精确合成。
图1展示了高熵合金可控合成的示意图,涵盖了从成分设计到形态控制的各个方面。
图1: 高熵合金可控合成的示意图,显示合成策略的整体框架。
分析结果:该图突出了合成方法的多样性,包括高温冲击、液相合成和模板法,这些方法能够实现多元素混合和形态控制,为性能优化提供基础。
图2展示了实现高熵混合状态的策略,包括碳热冲击过程中的温度演变和元素分布。
图2: 高熵混合状态的实现,显示温度变化和元素均匀分布。
分析结果:碳热冲击在超高温下实现快速冷却,促进了均匀混合,避免了相分离。元素映射显示八元HEA纳米颗粒中元素分布均匀,这有助于提高催化选择性和稳定性。
图3展示了元素调制在HEAs中的作用,包括Pt添加引起的结构变化和元素分布波动。
图3: HEAs中的元素调制,显示原子重排和性能影响。
分析结果:引入Pt元素通过负混合焓诱导原子重排,形成准晶结构,提高了硬度和强度。元素线剖面显示Pd替换Mn导致元素聚集和应变场,增强了对位错滑移的阻力。
图4展示了零维HEAs的合成,包括不同形状的纳米颗粒和单原子催化剂。
图4: 零维HEAs的合成,显示纳米颗粒形状和催化性能。
分析结果:通过湿化学合成方法控制沉积和扩散速率,实现了树枝状和四面体形状的纳米颗粒,这些形状提供了低配位缺陷位点,优化了氢吸附,增强了HER活性。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实现了最大原子利用率和高ORR活性。
图5展示了一维、二维和三维HEAs的合成,包括纳米带、纳米片和气凝胶。
图5: 一维、二维和三维HEAs的合成,显示不同维度的形态和性能。
分析结果:使用Ag纳米线模板诱导各向异性生长,合成了亚纳米带,其晶格畸变和缺陷增强了ORR质量活性。二维HEAs薄膜通过剥离策略实现,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三维多孔气凝胶提高了比表面积和CO2还原性能,法拉第效率接近100%。
图6展示了HEAs中金属间化合物、非晶相和准晶结构的构建。
图6: HEAs中金属间化合物、非晶相和准晶结构的构建。
分析结果:通过热处理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相变,形成了L10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提高了催化活性和耐久性。非晶相通过纳米液滴电沉积策略合成,避免了结晶。准晶结构在Al-Si-Mn-Fe-Ga系统中发现,具有十重对称性,扩展了HEAs的结构多样性。
图7展示了HEAs的表面修饰策略,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修饰。
图7: HEAs的表面修饰,显示核心-卫星结构和界面效应。
分析结果:表面修饰通过两步加热策略实现,减少了贵金属用量,同时提高了稳定性和质量活性。Pt树枝状结构在HEA表面生长,形成异质界面,调节了电子分布和d带中心,增强了ORR和OER性能。石墨壳修饰诱导介电极化,改善了电磁波吸收性能。
图8展示了HEAs的表面重构现象,包括氧化和热处理诱导的元素偏析。
图8: HEAs的表面重构,显示元素偏析和性能优化。
分析结果:原位TEM显示过渡金属在氧化过程中优先表面偏析,形成氧化物壳,而Pt保留在核心,提高了抗氧化性。热处理诱导Pt和Pd在表面聚集,形成了低铂族金属表面结构,在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中表现出高功率密度和稳定性。电化学条件下的表面重构优化了催化活性和耐腐蚀性。
图9和图10展示了HEAs中相界面的构建,包括层状和沉淀-基质界面。
图9: HEAs中层状相界面的构建,显示微观结构和裂纹缓冲机制。
图10: HEAs中沉淀-基质界面的构建,显示纳米沉淀和力学性能。
分析结果:通过定向凝固构建了B2和L12层状界面,软相缓冲了裂纹扩展,提高了延展性和裂纹耐受性。沉淀-基质界面通过热机械处理实现,纳米沉淀与FCC基质具有小晶格失配,增强了强度和塑性。这些界面设计实现了强度-延展性协同,为结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