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fast synthesis of highly graphitized carbon foams through water explosion method

通过水爆炸法超快合成高度石墨化碳泡沫

第一作者: Pengfei Huang (中国矿业大学, 天津大学)

通讯作者: Rongtao Zhu (中国矿业大学), Yanan Chen (天津大学)

DOI: 10.1016/j.pnsc.2024.10.001

PDF原文

期刊: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 年份: 2024


论文亮点

  1. 开发了一种新颖的一步水爆炸法,结合焦耳加热和蒸汽活化,成功合成高度石墨化多孔碳泡沫,过程超快(小于1秒)且环保。
  2. 合成的碳泡沫在锂离子电池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电化学性能:在0.1 A/g电流密度下容量达516.2 m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2.77%,远超传统石墨材料。

研究背景

  1. 碳泡沫因其高比表面积、优异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在能源存储、催化和吸附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碳泡沫石墨化程度低,缺乏长程结构有序性,限制其高性能应用。
  2. 传统合成方法(如模板法、化学活化、水热法)虽然能形成多孔结构,但过程复杂、低效、使用有害化学品,或不环保,亟需开发高效、绿色的新方法。
  3. 焦耳加热作为一种快速加热技术,具有精确温度控制优势,但传统上不适用于直接合成多孔材料,需要结合其他技术以实现碳泡沫的高效制备。

研究方法

碳泡沫制备:使用商业石墨片(宽度1 cm,长度5 cm,厚度20-200 μm)。首先将石墨片浸水30秒,然后放置于连接电容器的铜电极之间。通过调整电压(60-90 V)和放电时间(约1秒)控制电流密度和加热持续时间。焦耳加热使温度迅速升至约3000 K,导致水分子快速蒸发和膨胀,形成碳泡沫。对比样品直接进行焦耳加热无水浸处理。

表征技术:

分子动力学模拟:使用LAMMPS软件模拟高温下石墨烯缺陷修复过程,温度设置为4000 K,应用airebo力场,可视化使用OVITO。

电化学测试:在CR2032电池中进行,使用锂箔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0 M LiPF6 in EC/DEC,测试容量、循环稳定性和阻抗。


主要结论

  1. 水爆炸法成功合成了高度石墨化多孔碳泡沫,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水爆炸处理后达93.678 m²/g)和优异电化学性能,优于传统方法。
  2. 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高容量(516.2 mAh/g at 0.1 A/g)和卓越循环稳定性(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2.77%),归因于其石墨化结构和低缺陷水平。
  3. 该方法简单、可扩展、环保,避免了有毒化学品,为能源存储应用提供了新途径,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

图1: 焦耳加热过程和分析

图1 焦耳加热装置和温度测量
图1: (a) 焦耳加热装置示意图;(b) 不同电压下红外温度测量;(c) 水爆炸和焦耳加热过程示意图;(d) 高速相机图像显示亮度演变;(e) COMSOL模拟温度分布。

分析结果:焦耳加热设备能在极短时间内(小于1秒)将石墨片加热至3000 K,红外测量显示温度随电压升高而增加。水爆炸过程涉及水分子插层和快速蒸发,导致石墨层剥离和膨胀。高速相机和COMSOL模拟证实加热均匀,无热点形成,这对于材料稳定性至关重要。处理后石墨片体积增加50倍,形成轻质碳泡沫。


图2: 结构表征比较

图2 XRD、Raman、BET和XPS分析
图2: (a) XRD图谱;(b) Raman光谱;(c) 氮吸附-脱附等温线(插图为孔径分布);(d-g) XPS C1s谱(石墨、焦耳加热和水爆炸样品)。

分析结果:XRD显示水爆炸处理后d002峰向低角度移动,层间距增加至0.40 nm,表明石墨层重排。Raman光谱显示2D峰增强,G峰无明显变化,说明处理保持了面内结构完整性,减少了缺陷。BET分析表明水爆炸样品比表面积显著增加(从6.622 m²/g增至93.678 m²/g),孔体积增大,有利于离子传输。XPS显示C=C和C-C键主导,无显著C-O键形成,表明处理未引入氧化,化学键结构保持稳定。


图3: 形态分析

图3 SEM图像
图3: (a,d) 原始石墨片SEM图像;(b,e) 焦耳加热后SEM图像;(c,f) 水爆炸处理后SEM图像。

分析结果:原始石墨片表面平坦、结构致密;焦耳加热后出现直径约500 nm的孔洞,分布于裂纹周围,表明高温导致局部膨胀和碳原子重排。水爆炸处理后,石墨片进一步剥离,形成更薄的层状结构,增加了表面积和离子扩散路径,enhanc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图4: TEM表征

图4 TEM图像
图4: (a) 焦耳加热后TEM图像;(b) 放大区域;(c) SAED图案;(d) 线强度剖面;(e) 水爆炸处理后TEM图像(插图为衍射图案);(f) 放大区域;(g) 晶格结构;(h) 线强度剖面。

分析结果:焦耳加热后石墨层间距约为0.338 nm,与XRD一致,表明内部结构保持完整。水爆炸处理后层间距显著增加,过渡为少层石墨,衍射环证实了这一点。尽管有扩张和剥离,石墨烯层表面结构未受损,保持了结构完整性,这有助于提高比表面积和反应性。


图5: 分子动力学模拟

图5 缺陷修复模拟
图5: (a-d) 点缺陷修复;(e-h) 孔缺陷修复;(i-l) 线缺陷修复。高温处理导致结构完全修复。

分析结果:分子动力学模拟在4000 K下进行,显示点缺陷、孔缺陷和线缺陷均被完全修复。碳原子迁移填充空缺,恢复了石墨烯晶格结构。这表明高温下碳材料具有自修复能力,有助于保持高导电性和稳定性,与实验中观察到的增强石墨化一致。


图6: 电化学性能

图6 电化学测试
图6: (a)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b) 倍率性能和库仑效率;(c) 长期循环稳定性。

分析结果:碳泡沫电极在0.1 A/g下容量达516.2 mAh/g,远超石墨理论容量(372 mAh/g)。倍率性能显示随电流密度增加容量下降,但恢复低电流密度时容量回升,表明结构可逆。长期循环测试(0.2 A/g, 1100次)后容量保持率92.77%,库仑效率近100%,证实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和低副反应,适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