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新颖的两步高速热冲击(HTS)方法:
整个过程仅需约10秒,升温速率极快(200ms内达到1000°C)。
图1展示了通过高速热冲击(HTS)初步活化CC和合成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示意图:
分析:该示意图清晰展示了两步HTS过程:首先通过焦耳加热初步活化碳布,然后在活化的碳布上快速合成氧化物纳米颗粒。这种方法实现了碳布活化和活性材料负载的一体化完成,大大简化了制备流程。
分析:图2展示了焦耳加热装置(a)、不同尺寸CC的温度曲线(b)、程序化脉冲(c)以及不同放大倍数下PACC/Co₃O₄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d-f)。结果显示,PACC纤维表面均匀覆盖着尺寸从几十到几百纳米的Co₃O₄纳米颗粒,形成了良好的复合材料结构。
分析:图3通过TEM(a-b)、HR-TEM(c)、XRD(d)和XPS(e-f)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显示Co₃O₄纳米颗粒具有介孔结构,晶格条纹间距2.44Å对应Co₃O₄的(311)晶面。XPS分析证实了Co²⁺和Co³⁺物种的共存,以及金属-氧键和缺陷氧的存在。
分析:图4展示了电极的CV曲线(a)、GCD曲线(b)、面积容量与电流密度关系(c)、Nyquist图(d)和循环性能(e)。PACC/Co₃O₄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 mA cm⁻²下具有408 mF cm⁻²的高比容量,在10 mA cm⁻²电流密度下经过20,000次循环后仍保持84%的容量,显示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
分析:图5证明了该方法的普适性,成功合成了PACC/MnOₓ电极。XRD图谱显示存在Mn₂O₃和Mn₃O₄两种锰氧化物相。电化学测试表明,PACC/MnOₓ电极在0.2 mA cm⁻²下具有约456 mF cm⁻²的高比容量,在2.0 mA cm⁻²下仍保持71%的容量,证明该方法可扩展到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