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se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 nanocrystals by ultrafast flash Joule heating

通过超快闪焦耳加热实现过渡金属碳化物纳米晶的相控合成

第一作者: Bing Deng (莱斯大学)

通讯作者: Yufeng Zhao (Corban大学), James M. Tour (莱斯大学)

DOI: 10.1038/s41467-021-27878-1

PDF原文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发表年份: 2022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开发了超快闪焦耳加热(FJH)方法:


主要结论


图1: 闪焦耳加热超快合成碳化物

图1 闪焦耳加热超快合成碳化物
图1 闪焦耳加热(FJH)超快合成碳化物示意图及相关数据

分析结果: 图1展示了FJH合成碳化物的装置示意图(a)、电流测量(b)、实时光谱辐射(c)、温度测量(d)以及各种金属前驱体与碳的温度-蒸气压关系(e)。研究表明,FJH过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50ms)产生超高温(~3000K),并通过逆向气固反应界面形成碳化物,避免了传统碳化方法的表面结焦问题。


图2: 钼碳化物的相控合成

图2 钼碳化物的相控合成
图2 通过调控电压实现钼碳化物的相控合成

分析结果: 图2展示了通过调控FJH电压(30V, 60V, 120V)选择性合成的三种不同相钼碳化物的XRD图谱(a)、晶体结构(b)、XPS光谱(c)以及TEM图像(d-h)。研究发现,通过精确控制电压可以实现从β-Mo₂C到α-MoC₁₋ₓ再到η-MoC₁₋ₓ的拓扑相变,这是一种新发现的相变路径。


图3: DFT计算揭示相变过程

图3 DFT计算揭示相变过程
图3 通过DFT计算揭示钼碳化物的相变过程

分析结果: 图3通过DFT计算展示了不同碳含量下β-Mo₂C、α-MoC₁₋ₓ和η-MoC₁₋ₓ的形成能(a)以及计算得到的晶体结构(b)。研究发现碳空位是碳化物相拓扑转变的驱动因素,解释了相变的热力学机制。FJH过程的可调能量输入和超快冷却速率能够访问并动力学保留亚稳态相。


图4: 相依赖的HER性能

图4 相依赖的HER性能
图4 不同相钼碳化物的析氢反应(HER)性能比较

分析结果: 图4比较了三种相钼碳化物的HER性能,包括极化曲线(a)、塔菲尔曲线(b)、交流阻抗(c)和耐久性测试(d)。研究发现β-Mo₂C表现出最佳HER性能,过电位为-220mV,塔菲尔斜率为68mV/dec。DFT计算(e,f)表明β-Mo₂C具有更接近0eV的氢吸附自由能和更高的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这解释了其优异的催化性能。


图5: 碳化物合成的通用策略

图5 碳化物合成的通用策略
图5 碳化物合成的通用策略及多种碳化物的表征

分析结果: 图5展示了基于Ellingham图推导的氧化物碳热还原温度及11种碳化物的晶体结构(a),以及IVB族(b)、VB族(c)和VIB族(d)金属碳化物的XRD图谱和HRTEM图像。研究表明FJH方法具有极好的普适性,能够合成多种碳化物纳米晶,包括热力学不稳定的亚稳态相如W₂C,展示了FJH过程优异的相工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