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闪蒸焦耳加热(FJH)技术从橡胶废物中合成涡轮层状闪蒸石墨烯(tFG),具体方法如下:
内容描述:该图展示了闪蒸焦耳加热(FJH)系统的实验 setup,用于将橡胶废物转化为涡轮层状闪蒸石墨烯(tFG)。系统包括石墨电极和铜电极,样品置于电极之间,电脉冲通过样品导致快速升温和石墨烯形成。
分析结果:FJH过程允许在极短时间内(<0.5秒)达到高温(~3000K),促使碳材料重组为tFG,而非热力学更稳定的AB堆叠石墨烯,这得益于快速冷却和动力学控制。该系统简单、高效,适用于废物升级循环。
内容描述:该图显示了不同FJH参数(脉冲电压和脉冲时间)下CB:SRT和TCB衍生的tFG的拉曼光谱。标签格式为"Sample-X-Y FG",其中Sample是碳原料,X是脉冲电压(V),Y是脉冲时间(ms)。
分析结果:拉曼光谱显示,I2D/IG比率随电压和时间变化。最佳参数为电压~140-150V和时间~500ms,此时I2D/IG比率最高,表明tFG质量最优(层数少、缺陷少)。电压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AB堆叠增加,比率下降;电压过低或时间不足则转化不完全,残留无定形碳(D峰增强)。这证实了参数优化对生产高质量tFG的重要性。
内容描述:该图展示了不同FJH参数下CB:SRT和TCB衍生的tFG的热重分析(TGA)曲线。测量在空气氛围中进行,加热速率在关键温度区间调整。
分析结果:TGA结果显示,原料CB:SRT和TCB在250°C和400°C开始降解,残留物少(5%和20%),而tFG样品在~500°C之前保持稳定,表明成功转化为热稳定更高的石墨烯。这验证了FJH过程有效将无定形碳转化为tFG,且tFG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优于传统还原氧化石墨烯。
内容描述:该图对比了AB堆叠石墨烯和涡轮层状石墨烯(tFG)的结构,并显示了CB:SRT tFG的拉曼光谱,重点展示了1700-2200 cm⁻¹区域的TS1和TS2峰。
分析结果:结构图显示tFG具有更大的层间间距(3.45Å vs. 3.35Å)和层间旋转,这使其易于 exfoliation 并保留单层石墨烯的2D特性。拉曼光谱中TS1(1886 cm⁻¹)和TS2(2031 cm⁻¹)峰的出现以及M峰(1750 cm⁻¹)的缺失,确认了tFG的涡轮层状性质,这是FJH方法的独特优势。
内容描述:该图包括XRD图谱(全范围和40-85°扩展)以及tFG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测试结果。XRD比较了tFG、石墨和石墨纳米片;分散性测试显示了tFG在多种溶剂中的稳定性。
分析结果:XRD显示tFG的(002)峰宽化(FWHM增加)和三维线(如(101)、(102))减弱,表明晶体尺寸小和层间旋转,支持涡轮层状结构。分散性测试中,tFG在1% Pluronic F-127水溶液和各种溶剂(如矿物油、PAO)中保持稳定分散超过1周,而商业石墨烯和 exfoliated graphite 迅速沉淀,证明tFG的优异分散性,便于实际应用。
内容描述:该图展示了添加tFG的水泥 paste(7天)和混凝土(28天)的压缩强度测试结果,比较了TCB tFG和CB:SRT tFG在不同添加量下的性能。
分析结果:测试表明,添加0.1 wt% TCB tFG或0.05 wt% CB:SRT tFG可显著提高压缩强度(7天后增加34%和30%,28天后增加31%和30%)。这证实了tFG作为增强添加剂的有效性,能改善水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减少混凝土用量,从而降低环境 impact。低成本FJH方法使得从负值橡胶废物生产高价值添加剂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