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ing \( {\mathrm{{CrN}}}_{4} \) Moiety to Weaken the Dissociation Barrier of Hydroxyl on Adjacent Single Iron Atom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使用CrN4部分削弱相邻单铁原子上的羟基解离能垒以实现高效氧还原

第一作者: Lilian Wang (王丽莲) - 云南大学

通讯作者: Anran Chen (陈安然) - 云南大学, Hong Guo (郭红) - 云南大学

DOI: https://doi.org/10.1016/j.ensm.2024.103927

PDF原文

期刊名称: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发表年份: 2024年


论文亮点

ORR活性首先取决于轨道能级,然后通过键序进一步评估。
采用省时省能的焦耳加热策略(约10秒)开发了Cr=N2=Fe原子级双金属催化剂。

研究背景

商业Pt/C作为ORR催化剂存在周转频率低、甲醇耐受性差和稀缺性问题,亟需开发合适的替代品。
单原子催化剂(SACs)尤其是原子级双金属催化剂(ABCs)被广泛推荐,但传统制备方法能耗高且可能导致金属原子团聚。
FeN4部分虽有利于O2吸附和O=O键裂解,但其不利的*OH脱附步骤和Fenton效应限制了其应用,而CrN4部分具有低Fenton效应和低*OH吸附能,有望与FeN4耦合改善性能。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超快速节能的焦耳加热技术合成Cr=N2=Fe原子级双金属催化剂:

  1. 前驱体制备:将乙酸铁(II)、乙酸铬和1,10-菲啰啉一水合物溶解在乙醇中形成溶液A,同时将碳黑超声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溶液B。将溶液A滴加到溶液B中,室温孵育30分钟后离心洗涤,60°C真空干燥过夜。
  2. 焦耳热处理:将前驱体置于石墨舟中,在Ar气流下进行焦耳热处理,电流设置为305A,3秒内升温至1300°C,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整个过程约10秒。
  3. 对照样品制备:使用相同方法制备单金属Fe催化剂(Fe AMCs)、单金属Cr催化剂(Cr AMCs)和非金属催化剂(NMCs)。
  4. 表征与测试:采用XRD、STEM、XAFS、XPS、UPS等技术进行材料表征,通过电化学测量、锌空气电池测试、原位拉曼和ATR-FTIR光谱测量以及DFT计算评估催化性能。

主要结论

Cr=N2=Fe ABCs表现出比商业Pt/C更高的ORR催化能力,半波电位为0.84V,驱动组装的锌空气电池稳定运行超过300小时。
CrN4部分的引入通过增加Fe-*OH反键轨道占据率和Fe-*OH键长,降低了*OH在Fe位点上的解离能垒。
金属位点与氧中间体的相互作用首先取决于轨道能级,然后可以通过键序进一步评估,这一发现为相关电催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见解。

图1: ORR自由能图和轨道相互作用分析

图1: ORR自由能图和轨道相互作用分析
图1: (A)三种模型的ORR自由能图及最优Cr=N2=Fe ABCs的ORR机制;(B)几种过渡金属离子与*OH中间体的键序;(C)金属位点(dz2, dxz, dyz)与吸附*OH(2p)的轨道相互作用示意图

分析结果:DFT计算表明,Fe单金属催化剂的速率决定步骤(RDS)是*OH脱附。Cr离子表现出与*OH的最大键序,表明最强吸附。引入CrN4部分后,Fe位点上的RDS能垒显著降低。Cr=N2=Fe ABCs中O2优先与Fe中心结合,然后通过单质子电子转移形成Fe-*OOH。


图2: 催化剂微观结构和价轨道研究

图2: 催化剂微观结构和价轨道研究
图2: (A)像差校正HAADF-STEM图像和(B)EELS;(C)双金属位点的强度分布和相应理论模型;(D)观察到的双原子对中Cr-Fe距离统计;(E)Fe K边和(F)Cr K边傅里叶变换EXAFS光谱;(G)Fe 2p和(H)Cr 2p XPS光谱;(I)C1s XPS光谱和相应半高宽

分析结果:AC-HAADF-STEM显示金属物种原子级分散,EELS证实Fe和Cr元素共存。EXAFS拟合分析表明Fe-N/Cr-N配位数约为4,Fe和Cr之间形成弱相互作用。XPS显示Fe氧化态接近+2,Cr为+3。C1s光谱中C=C峰的半高宽减小表明双金属体系中离域电子增加。UPS显示Cr=N2=Fe ABCs的HOMO能级适中,有利于与中间体的适当结合。


图3: 电催化ORR性能和锌空气电池测试

图3: 电催化ORR性能和锌空气电池测试
图3: (A)LSV极化曲线;(B)周转频率和质量活性;(C)Tafel图;(D)电子转移数和H2O2产率;(E)稳定性比较;(F)催化活性与π电子离域度的关系;(G)给体(*Fe或*Cr)与受体(*OH)之间的配对硬度;(H-J)锌空气电池性能

分析结果:Cr=N2=Fe ABCs表现出优异的ORR性能,半波电位为0.84V,极限电流密度为5.79mA cm-2,优于Pt/C和其他对照样品。TOF和MA值显著高于Fe AMCs、Cr AMCs和Pt/C。Tafel值低至45.4mV dec-1,表明动力学速率更快。电子转移数接近4.0,H2O2产率低于1%。锌空气电池测试显示峰值功率密度为147.6mW cm-2,优于Pt/C基电池,且能稳定运行超过300小时。


图4: 价电子行为和键合机制

图4: 价电子行为和键合机制
图4: (A)总铁/铬d轨道的投影态密度(PDOS);(B)三维差分电荷密度;(C)Bader电荷转移;(D)χm和未配对价电子图;(E)Fe位点与RDS中间体的轨道相互作用及RDS吉布斯自由能变化;(F)吸附*OH的PCOHP分析;(G-H)不同电位下的原位ATR-FTIR光谱

分析结果:PDOS显示双金属催化剂的d轨道峰形发生变化,表明配对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电子重组。差分电荷密度和Bader电荷直观展示了Cr位点对Fe位点的电子调控作用。ZFC测试计算未配对电子数表明Cr=N2=Fe ABCs中金属位点自旋态增加到中自旋(MS)状态。PCOHP分析显示Cr=N2=Fe ABCs具有更少的反键轨道未占据,与键序分析一致。原位ATR-FTIR光谱显示随着电位负移,OH峰逐渐红移,表明OH吸附减弱。


图5: 原位拉曼光谱分析

图5: 原位拉曼光谱分析
图5: (A)Cr=N2=Fe ABCs、(B)Fe AMCs和(C)Cr AMCs在ORR过程中的二维原位拉曼光谱和相应三维原位拉曼光谱

分析结果:原位拉曼光谱显示,415cm-1附近的峰属于碱性溶液中金属位点上固有的OH吸附。377cm-1处的小峰归因于低价金属的v(FeII/CrIII-OOH),证明Fenton效应的存在。双金属中这两个峰较弱,归因于其结构的空间位阻效应和较低的H2O2产率。679cm-1和642cm-1附近的峰主要归因于生成的高价金属对OH的吸附和活性位点上*OOH中间体的形成。Cr=N2=Fe ABCs的v(FeIII/CrN>III-OH)显著红移表明金属中心与*OH之间的键能减弱,有利于产物*OH的解离。


图形摘要

图形摘要
图形摘要:金属位点与氧中间体的相互作用主要取决于轨道能级,然后通过涉及电子调控的键序进一步评估。Cr中心的引入扰动了整个材料的价带,为提高ORR活性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