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fast In-Situ synthesis of flexible MoO₃ anode in five seconds for High-Performance aqueous zinc ion hybrid capacitor
五秒内超快速原位合成柔性MoO₃阳极用于高性能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
Penghao Chai a, Yuchen Li a, Qiulong Guan a, Jianghuan Li a, Lijie Li b, Lixia Bao c, Jiong Peng a,*, Xin Li a,*
a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北京 100081
b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
c 北京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北京 100081
DOI: 待补充 |
期刊名称: 待补充 |
发表年份: 2024
PDF原文
论文亮点
- 开发了一种空气辅助瞬态微波碳热冲击技术,可在5秒内快速原位合成α-MoO₃柔性阳极
- 制备的AMCTS-CC@MoO₃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300 mF cm⁻²)和机械稳定性
研究背景
- 锂离子电池存在安全性问题和锂资源稀缺的限制,需要开发新型安全、环保且成本效益高的储能技术
- 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ZIC)结合了锌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成为有前景的储能系统
- 三氧化钼(MoO₃)作为赝电容材料因其成本效益、无毒性和优异的电化学活性而受到关注,但其本征导电性差限制了电子传输
研究方法
采用空气辅助瞬态微波碳热冲击技术(AMCTS)在导电碳布(CC)上原位合成α-MoO₃:
- 将原始碳布浸泡在(NH₄)₂MoO₄水溶液中,干燥制备CC@(NH₄)₂MoO₄前驱体
- 在充满空气的家用微波炉中进行碳热冲击处理(仅需5秒)
- 微波作用下,碳布吸收微波能量产生快速碳热冲击,促使前驱体迅速分解形成α-MoO₃
- 同时,α-MoO₃纳米颗粒附近的氧原子对碳物种进行原位氧化,空气中丰富的氧支持碳的持续可控氧化反应
- 最终获得具有多尺度缺陷和含氧官能团的碳布,并均匀包裹着小尺寸α-MoO₃纳米颗粒的柔性阳极
主要结论
- AMCTS方法可在5秒内一步合成稳定的α-MoO₃相,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多步反应过程
- 制备的AMCTS-CC@MoO₃柔性阳极在1 mA cm⁻²的面电流密度下表现出2300 mF cm⁻²的优异面电容
- 基于AMCTS-CC@MoO₃阳极构建的锌离子微型电容器具有321 μWh cm⁻²的高面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0%)
材料表征结果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热冲击前后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变化:
图1. a) AMCTS-CC@MoO₃合成示意图; b-d) 原始CC、CC@(NH₄)₂MoO₄和AMCTS-CC@MoO₃的SEM图像(插图:AMCTS-CC@MoO₃的高分辨率SEM); e) AMCTS-CC@MoO₃的元素分布图; f) AMCTS-CC@MoO₃的TGA曲线; g) AMCTS-CC@MoO₃和HT-CC@MoO₃前驱体的XRD图谱
分析结果:微波碳热冲击处理后,碳布表面变得粗糙并具有大量缺陷孔,表明CC表面均匀改性。(NH₄)₂MoO₄前驱体迅速分解并重新分散,使α-MoO₃均匀涂覆在碳纤维上,形成尺寸为50-200 nm的纳米颗粒。XRD分析证实微波碳热冲击法可直接一步合成稳定的α-MoO₃相,而水热法需要经过中间相h-MoO₃的转化过程。
材料组成与缺陷分析
图2. 原始CC和AMCTS-CC@MoO₃碳热冲击后的表征。a) FT-IR光谱; b) 拉曼光谱; c) XPS光谱; d) C 1s和e) O 1s的高分辨率XPS光谱; f) 原始CC、AMCTS-CC@MoO₃和HT-CC@MoO₃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g-h) 原始CC、AMCTS-CC@MoO₃和HT-CC@MoO₃的润湿行为照片
分析结果:FT-IR分析显示微波碳热冲击后在CC表面产生了>COH、>C=O和-COOH官能团。拉曼光谱表明AMCTS-CC@MoO₃的I_D/I_G比值为0.97,显著高于原始CC(0.69),表明缺陷含量大幅增加。XPS分析证实了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富集和Mo-O键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α-MoO₃的成功合成。AMCTS-CC@MoO₃保持了10.5 MPa的拉伸强度,表明具有稳健的结构稳定性。润湿性测试显示AMCTS-CC@MoO₃具有显著改善的润湿性能,水滴在30 ms内迅速渗透。
反应机理研究
图3. a) AMCTS和HT合成方法的反应路径比较; b) HT过程中不同温度下反应的ΔG; c) AMCTS过程中不同温度下反应的ΔG
分析结果:与传统合成方法需要长时间热处理和复杂的多步反应不同,AMCTS可在几秒钟内一步完成α-MoO₃的合成。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在传统水热合成中,ΔG随温度升高从正变负,存在临界温度T_c,需要较长时间达到T_c并形成h-MoO₃中间相。而在微波碳热冲击过程中,ΔG值始终保持负值,表明反应始终是自发的。快速加热触发的超快动力学使前驱体在短时间内直接转化为α-MoO₃,无需任何中间反应。
电化学性能分析
图4. CC和AMCTS-CC@MoO₃的电化学性能。a) CV曲线和b) GCD曲线; c) AMCTS-CC@MoO₃在1-200 mV s⁻¹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 d) AMCTS-CC@MoO₃在1-10 mA cm⁻²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 e) AMCTS-CC@MoO₃在1-10 A cm⁻²电流密度增加下的倍率性能; f) AMCTS-CC@MoO₃的奈奎斯特图(插图:等效电路和AMCTS-CC@MoO₃的低频阻抗)
分析结果:AMCTS-CC@MoO₃电极表现出极高的面比电容,在1 mA cm⁻²的面电流密度下达到2300 mF cm⁻²。在不同扫描速率下,CV曲线变形极小,表明电容响应改善,电荷存储能力显著增强。GCD曲线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均呈现近乎对称的三角形状,库仑效率接近100%,表明优异的电化学可逆性。AMCTS-CC@MoO₃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出色的倍率性能,即使在10 mA cm⁻²的高电流密度下仍保持1200 mF cm⁻²的倍率性能。EIS分析显示较小的半圆(Rct = 14.6Ω, Rs = 3.8Ω)和线性部分,表明器件具有快速的电子传输和高离子扩散系数。
锌离子微型电容器性能
图5. 组装的ZIMC的电化学性能。a) 叉指电极和弯曲形状的单个ZIMC的数字照片; b) AMCTS-CC@MoO₃和CC@N-HPC在PAM-2M ZnSO₄中的CV曲线(10 mV s⁻¹); c) 不同电位窗口下的CV曲线(10 mV s⁻¹); d) 3-100 mV s⁻¹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 e) 1-10 mA cm⁻²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 f) Ragone图; g) 在20 mA cm⁻²下经过10,000次循环的循环稳定性; h) ZIMC为计时器供电的演示
分析结果:基于AMCTS-CC@MoO₃微型电极、CC@N-HPC电极和PAM-2M ZnSO₄凝胶电解质构建了锌离子微型电容器(ZIMC)。ZIMC的工作电位窗口为0-1.7 V,最大面比电容在1 mA cm⁻²下达到800 mF cm⁻²。组装的ZIMC表现出高的面能量密度(321 μWh cm⁻²)和功率密度(1.1 mW cm⁻²),优于最近报道的含锌离子电池和电容器的柔性系统。柔性微器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在20 mA cm⁻²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0%。器件成功为时钟供电,展示了其实际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