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 Xu, Ruting Xu, Yuying Zhao, Yuhan Wu, Qixin Yuan, Kang Sun, Shengchun Hu*, Jianchun Jiang, and Mengmeng Fan*
DOI: 待补充 |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 2024年
图1. f-Bs-C合成示意图
通过闪速焦耳加热方法成功将硼纳米片掺杂到生物质碳基质中,形成了具有三维块状结构的f-Bs-C材料。
图2. (a,b) f-Bs-C的HR-TEM图像; (c) f-pure C的HR-TEM图像; (d) f-Bs-C的HAADF-STEM图像和元素分布图; (e) XRD图谱; (f) 拉曼光谱
HR-TEM显示f-Bs-C具有高度石墨化结构,层间距为0.361 nm,大于f-pure C的0.342 nm,表明硼原子成功掺杂。元素分布图显示B、C和O元素均匀分布。XRD和拉曼光谱证实FJH处理提高了材料的石墨化程度。
图3. (a) f-Bs-C在Ar饱和和O₂饱和电解质中的CV曲线; (b) LSV曲线; (c,d) H₂O₂选择性和电子转移数; (e) Tafel图; (f) ECSA计算; (g) EIS图谱; (h) 长期稳定性测试; (i) 与近期报道的电催化剂对比
f-Bs-C在0.25-0.6 V vs RHE电位范围内表现出91-94%的H₂O₂选择性,明显高于对照样品。Tafel斜率为66.9 mV dec⁻¹,表明更快的反应动力学。经过12小时测试,H₂O₂选择性仍保持90%以上,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
图4. (a) 流动电池装置示意图; (b) LSV曲线; (c) i-t曲线; (d) 法拉第效率和H₂O₂浓度随时间变化
在流动电池测试中,f-Bs-C在-1.2 V vs RHE下达到147 mA cm⁻²的电流密度。经过11小时测试,电流密度基本保持不变,H₂O₂浓度增加到19.4 mM,法拉第效率在前6小时超过90%,11小时后仍保持在80%以上。
图5. (a-f) O-B₁-C至O-B₆-C优化模型; (g) 各模型的2e⁻ ORR反应路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DFT计算表明,O-B₂-C模型具有最低的过电位(0.21 eV),是最优的催化活性位点。随着B-B键数量的增加,催化性能先提高后降低,表明适当数量的B-B键对提高催化性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