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ous Graphene Produced by Carbothermal Shock for Gre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in Both Microwave and Terahertz Bands

基于碳热冲击法制备的多孔石墨烯用于微波和太赫兹波段的绿色电磁干扰屏蔽

第一作者: Congli Zhou, Kun Zhang, Xiao Sun, Xingchuan Zhao, Kaiwen Zheng, Jiawei Mi

通讯作者: Fangzhu Qing*, Qiye Wen*, Xuesong Li*

所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OI: 10.1002/smtd.202201493 | 期刊: Small Methods | 年份: 2022

PDF原文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碳热冲击法从低价值蔗糖制备多孔石墨烯,具体步骤包括:

主要结论

Figure 1: 碳热合成多孔石墨烯的示意图

Figure 1

内容描述:该图展示了碳热冲击法制备多孔石墨烯的步骤示意图,包括蔗糖和硝酸锌混合、加热形成多孔碳前驱体,以及通过放电处理快速转化为石墨烯的过程。

分析结果:该方法实现了从低价值原料到高性能石墨烯的快速转化(毫秒级),突出了过程的简单性和环保性,为大规模制备提供了可能。

Figure 2: SEM、TEM和HRTEM图像对比PC和Gr-220/300

Figure 2

内容描述:图像显示多孔碳(PC)和典型碳热合成石墨烯(Gr-220/300)的SEM、TEM和HRTEM对比,插图为SAED图案。

分析结果:Gr-220/300保留了PC的多孔结构,但HRTEM和SAED显示从非晶态PC转变为晶态石墨烯(几层石墨烯组成孔骨架),证实碳热冲击成功诱导结晶化。

Figure 3: XRD、Raman、XPS、BET和电导率分析

Figure 3

内容描述:包括XRD图谱、Raman光谱、XPS survey和C1s高分辨率谱、BET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孔径分布以及电导率与比表面积(SSA)对比。

分析结果:XRD显示Gr-220/300在26.3°出现石墨烯(002)峰;Raman表明增加电压降低缺陷(ID/IG比减小),延长放电时间增加缺陷;XPS显示碳热后氧和氮含量降低,sp2碳增加;BET显示SSA从1184 m²/g(PC)降至503 m²/g(Gr-220/300), due to 纳米孔破裂;电导率-SSA图显示Gr-220/300兼具高SSA和高电导率,优于其他碳材料,利于低填料负载下形成导电网络。

Figure 4: EMI屏蔽性能、Cole-cole图和屏蔽机制

Figure 4

内容描述:展示石墨烯的EMI屏蔽效率(SET)、T系数、A系数、Cole-cole图、损失类型百分比、电导率以及屏蔽机制示意图。

分析结果:Gr-220/300在微波波段显示高SET( up to 33.03 dB)和宽带宽(2.5-18 GHz);A系数随缺陷增加而升高,表明吸收增强;Cole-cole图显示导电损失和极化损失贡献;屏蔽机制包括表面反射、缺陷诱导极化损失和多孔结构促进电荷迁移,共同贡献高SEA和SER。

Figure 5: THz波段屏蔽性能

Figure 5

内容描述:包括THz时域光谱测量示意图、传输和反射时域谱、透射率、反射率、吸收率、SET和RL频率依赖以及平均值。

分析结果:在THz波段(0.2-1.2 THz),所有样品显示高屏蔽(平均SET >30 dB),低电导率样品(如Gr-180/300)实现高吸收(>90%)和低反射,5 wt%负载下最优平均SET 40.7 dB和RL 15.9 dB,证实吸收主导的绿色屏蔽;增加填料负载可进一步增强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