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02/adma.202400000 | 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 年份: 2024
本研究采用非平衡热冲击(NTS)策略合成亚稳态多元素纳米合金。具体方法如下:
内容描述: 该图展示了非平衡热冲击(NTS)方法合成亚稳态多元素纳米合金的示意图,并与传统平衡管式炉煅烧方法进行对比。NTS方法通过超快加热和冷却捕获亚稳态,而传统方法导致稳定相形成。
分析结果: NTS方法的超快动力学过程抑制了元素偏析和颗粒粗化,成功制备出具有单相结构和均匀分散的纳米合金,为高性能电极材料提供了新途径。
内容描述: 该图包括(A)NTS设置示意图,(B)原位高温SXRD图谱和温度随时间演变,(C-F)不同NTS时间下的SEM图像,(G)亚稳态捕获过程示意图。
分析结果: 原位SXRD显示前驱体盐峰在加热过程中逐渐消失,表明分解和合金形成。SEM图像显示纳米颗粒尺寸和覆盖度随加热时间增加,证实NTS方法避免块状金属相形成,并生成亚稳态纳米合金。快速淬火过程捕获了亚稳态,抑制了烧结和相分离。
内容描述: 该图展示(A-B)M-BiSnSb和S-BiSnSb的SXPD Rietveld精修,(C)总PDF图谱,(D-E)SEM和TEM图像,(F-G)HRTEM和IFFT图案,(H-I)HAADF-STEM和EDS元素映射。
分析结果: Rietveld精修显示M-BiSnSb具有晶格畸变(参数a=b=4.4073Å, c=11.7094Å),而S-BiSnSb参数增大(a=b=4.5327Å, c=11.7903Å),表明传统退火消除了缺陷。PDF峰位移证实M-BiSnSb存在内部晶格畸变。TEM显示M-BiSnSb平均粒径11.4 nm,具有高密度分散和丰富缺陷(如位错),而S-BiSnSb粒径更大(32.8 nm)且无缺陷。EDS映射显示Bi、Sn、Sb元素均匀混合,无相分离。
内容描述: 该图展示(A)M-BiSnSb的前三周CV曲线,(B)GCD曲线,(C)倍率性能,(D)0.2 A/g循环性能,(E)1.0 A/g长循环性能,(F)与其它Bi/Sn/Sb基负极的性能对比。
分析结果: M-BiSnSb显示出高可逆容量(初始库仑效率58.9%)、优异倍率性能(5.0 A/g时119.5 mAh/g)和长循环稳定性(400循环后容量343.4 mAh/g,保持89.3%)。对比S-BiSnSb,M-BiSnSb具有更快钾嵌入/脱嵌动力学,归因于超细尺寸、高分散和缺陷丰富结构,缓解了体积膨胀应力。
内容描述: 该图展示(A)M-BiSnSb的原位XRD图谱和对应GCD曲线,(B)BiSnSb的合金化/去合金化机制示意图。
分析结果: 原位XRD揭示钾存储机制为两步反应:BiSnSb → KBiSnSb → K3BiSnSb(嵌钾)和逆过程(脱钾)。衍射峰在首次循环后向低角度轻微移动,表明少量钾残留导致晶格参数增加。反应通过单合金相进行,无Bi、Sn、Sb单独相分离,证实高度可逆相变。
内容描述: 该图展示MD模拟的钾扩散 into BiSnSb(A)无位错和(C)有位错时的系列快照,(B和D)100 ps时的3D视图。
分析结果: MD模拟显示,在位错存在时,钾原子沿位错核从界面区域快速扩散到BiSnSb合金深度区(100 ps时),而无位错时扩散缓慢。这表明内部晶格畸变/缺陷为亚稳态纳米合金提供了快速反应动力学的扩散通道,解释了M-BiSnSb的优异倍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