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 Joule heating-induced welding of silicon and graphene for enhanced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基于快速焦耳加热诱导硅和石墨烯焊接以增强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

第一作者: 杨帆 (深圳技术大学)

通讯作者: 杨帆, 刘清霞, 唐泽国 (深圳技术大学)

DOI: 10.1016/j.cej.2024.152828

PDF原文

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发表年份: 2024

论文亮点

  1. 开发了一种基于快速焦耳加热的新型合成方法,通过在硅和石墨烯界面形成碳化硅"铆接点",实现了硅纳米颗粒在石墨烯基质中的牢固锚定。
  2. 制备的F-Si@rGO复合材料表现出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在1C倍率下初始容量达到1141.3 mAh/g,1000次循环后仍保持894.95 mAh/g的容量,每个循环容量衰减率仅为0.0216%。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1. 材料制备:将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4 mg/ml)与硅纳米颗粒(约200 nm)通过球磨混合12小时,形成均匀浆料。随后在-55°C下快速冷冻并冷冻干燥24小时去除水分。
  2. 快速焦耳加热处理:将冷冻干燥后的材料包裹在碳布中,置于FJH处理器中,在氩气环境下施加50V电压和20A电流,在1000°C下处理120秒,加热速率达1000°C/s,制备F-Si@rGO复合材料。
  3. 对比样品制备:使用相同材料在管式炉中进行慢速热处理(5°C/min升温速率,1000°C下处理120秒),制备S-Si@rGO对比样品。
  4. 材料表征:采用SEM、TEM、XRD和XPS等技术对材料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5. 电化学测试:组装CR2032型半电池和全电池,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

主要结论

复合材料合成与表征

图1 复合材料合成与表征
图1:制备复合材料的合成路线与表征结果

分析结果:

电化学性能分析

图2 电化学性能
图2:制备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分析结果:

循环后电极结构与形貌分析

图3 循环后电极分析
图3:500次循环后电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分析结果:

规模化生产与全电池性能

图4 规模化生产与全电池性能
图4:F-Si@rGO的规模化生产和全电池电化学性能

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