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hao Wen, Zhongyu Tang, Hong Meng, Lei Zhuang, Hulei Yu, Yanhui Chu
通讯作者: Izhuang@scut.edu.cn (L.Z.), chuyh@scut.edu.cn (Y.C.)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5, 101821 | February 21,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16/j.xcrp.2024.101821
图1. UHTS装置设计及合成的4-9HEC样品的XRD分析
分析结果: 自主研发的UHTS装置能够在几秒钟内达到2923K的高温,展示了超快的加热速率。XRD分析表明,在2523K下成功合成了单相4-7HEC样品,没有任何偏析。而对于8HEC和9HEC样品,需要更高的合成温度(2923K)才能获得单相样品,这表明合成更多元素的HECs存在困难。
图2. 合成的4-9HEC样品的TEM分析
分析结果: HRTEM图像显示合成的5HEC样品具有代表性的周期性晶格结构,面间距为0.262nm,对应于合成的5HEC样品的{111}面。STEM图像和相应的EDS成分图表明,所有金属元素在4-9HEC颗粒中均匀分布,在纳米尺度上没有观察到金属元素偏析或聚集。
图3. 合成的4-9HEC样品的氧化测试
分析结果: 非等温氧化测试表明,6HEC样品在1302K时显示出最高的最大增重温度(Tm),而8HEC样品的Tm最低(1014K)。等温氧化测试显示,6HEC样品在109分钟内呈现连续增重,在整个氧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重量损失迹象,表明形成了具有优异保护能力的氧化层。基于Jander方程计算的氧化速率常数表明,6HEC样品具有较慢的k值(0.0237),进一步证实了6HEC样品在所有HEC样品中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性。
图4. 4-6HEC样品等温氧化后的XRD和SEM分析以及1073K下CrTaO₄、Cr₂O₃和TiTaO₄中氧扩散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分析结果: XRD分析表明,4-6HEC样品的主要氧化产物是(Zr,Me)₆(Nb,Me)₂O₁₇相,而6HEC样品还含有少量(Cr,Me)(Ta,Me)O₄和(Cr,Me)₂O₃相。SEM-EDS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氧化产物的存在。AIMD分析显示,CrTaO₄和Cr₂O₃中的氧原子MSD值远低于TiTaO₄中的值。从MSD曲线推导出的氧扩散系数表明,Cr₂O₃和CrTaO₄的D值明显低于TiTaO₄,平均值分别为5.70×10⁻⁸、4.96×10⁻⁸和24.20×10⁻⁸ cm²/s。
图5. 6HEC样品在1073K等温氧化后的TEM分析
分析结果: TEM分析揭示了6HEC样品在氧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在初始氧化阶段,6HEC颗粒表面生成了非晶相,主要由C和O元素组成。在中间氧化阶段,出现了多种晶格条纹,代表了各种氧化产物的生成。HRTEM分析确认存在CrTaO₄、Cr₂O₃和Zr₆Nb₂O₁₇相。在最终氧化阶段,发生了元素偏析和聚集,6HEC颗粒分为富Cr和富Nb区域。
图6. 6HEC样品潜在抗氧化机制示意图
分析结果: 6HEC样品的抗氧化机制包括几个阶段:初始阶段碳相在颗粒表面变得明显;中间阶段形成复杂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保护层;后期Cr元素偏析并向外扩散形成富Cr保护氧化物;最终阶段6HEC样品完全转化为氧化物颗粒。形成的富含(Cr,Me)₂O₃和(Cr,Me)(Ta,Me)O₄相的外部保护层可以有效抑制氧向内扩散,这归因于它们的低氧扩散系数和良好的阻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