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echanochemically-Triggered, Self-Powered Flash Heating Synthesis of Phosphorous/Carbon Composites for Li-Ion Batteries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碳复合材料的机械化学触发自供电闪速加热合成

Yating Yuan, Juntian Fan, Zhenzhen Yang, Shannon Mark Mahurin, Huimin Luo, Tao Wang*, and Sheng Dai*

DOI: 待补充 | 期刊名称: 待补充 | 发表年份: 2024

PDF原文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机械化学触发的方法实现自供电闪速加热:


主要结论


图1: MFH-P/C合成过程与温度监测

Figure 1
图1. a) MFH-P/C合成示意图;b) 机械化学合成过程中2小时内的原位温度测量,插图:反应初始阶段;c) 合成过程中前40秒的温度曲线;d) 合成后和洗涤后的MFH-P/C的XRD图谱;e) 不同反应物质量记录的峰值温度。

分析结果:通过原位温度监测验证了闪速加热效果,反应在2.5秒内温度飙升至1030°C,表明这是一个瞬时反应。XRD结果显示反应物完全转化为MgO和P,洗涤后副产物MgO被完全去除。峰值温度与反应物质量呈强相关性,证明该过程可控。


图2: MFH-P/C的形貌和元素分布

Figure 2
图2. a, b) MFH-P/C的SEM图像;c, d) MFH-P/C的TEM图像;e-g) MFH-P/C的SEM-EDS元素分布图。

分析结果:SEM和TEM图像显示MFH-P/C具有堆叠的多孔结构,由直径100-300 nm、厚度30 nm的碗状碳片组成。EDS元素分布图显示P在C中高度均匀分布,从微米到纳米尺度均一。多孔结构由N₂释放和闪速加热共同作用形成,气体逸出产生孔道,短时加热防止烧结。


图3: MFH-P/C的化学状态分析

Figure 3
图3. a) MFH-P/C的Raman光谱;b) P 2p的高分辨率XPS光谱;c) C 1s的高分辨率XPS光谱;d) XPS全谱;插图:MFH-P/C的O 1s高分辨率XPS光谱。

分析结果:Raman光谱显示碳的D带和G带,以及微弱的P信号,I_d/I_g值为1.2,表明碳的石墨化程度较低。XPS分析证实了P-P键和P-C键的存在,强P-C键的形成可能由闪速加热效应促进。P-C键增强了电化学性能、结构稳定性并减少了界面欧姆接触。


图4: MFH-P/C的电化学性能

Figure 4
图4. a) MFH-P/C阳极在0.1 mV/s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b) MFH-P/C阳极在0.5 A/g下的循环性能;c) MFH-P/C阳极在0.5 A/g下的电压曲线;d) MFH-P/C阳极的倍率性能;e) MFH-P/C阳极在0.5 A/g下活化5圈后,在2 A/g下的循环性能。

分析结果:MFH-P/C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圈库仑效率为78%,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1051 mAh/g。倍率性能测试显示,即使在20 A/g的高电流密度下,仍能提供739 mAh/g的容量。长循环测试表明,8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6%,表明碳框架有效缓解了磷颗粒的体积变化,保持了电极完整性。


图5: 高负载和全电池性能

Figure 5
图5. a) MFH-P/C阳极在0.625 mA/cm²电流密度下的高负载性能,质量负载:3.2 mg/cm²;b) 高负载MFH-P/C阳极在0.625 mA/cm²电流密度下的电压曲线;c) LiFePO₄ || MFH-P/C全电池在2 A/g下的循环性能;d) LiFePO₄ || MFH-P/C全电池在2 A/g下循环的电压曲线。

分析结果:高负载电极在100次循环后仍保持3.6 mAh/cm²的面积比容量,显示出工业应用潜力。全电池测试表明,与LiFePO₄配对的全电池在2 A/g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0%,放电平台约2.3 V,证明了其实际应用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