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7La3Zr2O12 solid electrolyte sintered by the ultrafast high-temperature method
通过超快高温方法烧结的Li7La3Zr2O12固体电解质
第一作者: Martin Ihrig
通讯作者: Martin Ihrig, Martin Finsterbusch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mbH, Germany
RWTH Aachen University, Germany
Helmholtz Institute Münster, Germany
DOI: 10.1016/j.jeurceramsoc.2021.05.041
PDF原文
期刊名称: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发表年份: 2021年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制超快高温烧结(UHS)装置进行实验:
- 使用包含两个铜电极和碳毡(SGL CARBON GmbH,宽10mm,厚4mm)的UHS装置,电极间距约45mm
- 在碳毡中心制作精细切口,将LLZO:Ta粉末压制的坯体(高度:1mm,直径:8mm,生坯密度:68%)置于切口中
- 在真空或氩气氛下操作,使用AC/DC电源(TruPlasma Bipolar Series 4000)施加电流,最高电流保持10秒
- 表征方法包括:
- 密度测量:阿基米德法,使用LLZO:Ta的理论密度5.3 g/cm³
- 微观结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背散射模式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
- 相分析:拉曼光谱(532nm激发激光,60mW,2400L/mm光栅)
- 电导率测量:电化学阻抗谱(EIS),温度范围-60°C至80°C,使用ZView软件拟合
图1: UHS实验装置和工艺参数
图1: a) UHS实验装置显示LLZO:Ta样品在碳毡切口中的位置,装置在真空或氩气氛下操作,通过铜电极施加电流;b) 最大电流20A的UHS工艺参数,电源仅开启10秒,因此UHS烧结周期在10秒内完成。
分析结果: UHS装置实现了极快的加热速率(高达10⁴ K/min)和高温(高达1500°C),使LLZO烧结在10秒内完成。这种快速处理有助于减少锂蒸发和其他不必要的相变。
图2: SEM图像和拉曼光谱分析
图2: 真空(a)和氩气氛(b)下以20A电流烧结10秒的抛光LLZO:Ta样品的背散射SEM图像,暗区为孔隙;c) 真空下不同电流UHS烧结10秒的LLZO:Ta拉曼光谱,15A烧结样品中的两个峰归因于La₂Zr₂O₇次生相(X)的形成;d) 氩气氛的应用倾向于使LLZO的晶体结构更加明确。
分析结果: SEM图像显示所有晶粒呈现等轴和近乎球形形态,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2μm,略大于原始粉末(D₅₀约10μm)。拉曼光谱证实,电流高于15A时可获得立方LLZO:Ta结构,而较低电流会导致 pyrochlore La₂Zr₂O₇次生相的形成。氩气氛有助于保持更好的晶体结构,可能通过减少锂蒸发。
图4: EDX元素分布分析
图4: 20A真空UHS样品的EDX mapping:(a) Zr分布,(b) Ta分布,(c) 重叠显示(圆圈标示处观察到动力学去混合)。
分析结果: EDX mapping显示Zr和Ta分布存在不均匀性,特别是在晶界区域(图中圆圈标示处),表明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了动力学去混合。这种化学不均匀性可能导致晶界电导率降低,因为Ta的取代对LLZO中锂离子电导率有重要影响,晶界附近Ta的损失可能解释观察到的低晶界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