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 Regeneration of Graphite Anodes via Self-Induced Microwave Plasma

通过自诱导微波等离子体快速再生石墨阳极

第一作者: Minghui Shan (单明辉), 通讯作者: Guiyin Xu (徐贵银), Changyong (Chase) Cao (曹长勇)

所属大学: 东华大学, 凯斯西储大学

DOI: 10.1002/adfm.202411834 | 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年份: 2024

PDF原文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下详细方法:

主要结论

图1: 再生过程和机制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regeneration process

内容描述: 该图展示了使用自诱导微波等离子体(GMP)方法再生石墨阳极的过程和机制。在微波场中,石墨表面诱导等离子体,产生强烈的热效应,从而去除SEI层和残留粘结剂,并修复石墨化结构。

分析结果: 这一机制允许快速、可扩展的连续再生,避免了传统方法的高能耗和污染问题。模拟显示微波场在石墨表面生成强电场,导致等离子体放电和快速表面加热,从而实现高效再生。

图2: 废石墨阳极的表征

Figure 2: Characterization of spent graphite anodes

内容描述: 该图通过Cryo-HRTEM图像展示了废石墨颗粒的微观结构,包括SEI层、晶格缺陷和结构膨胀。a-e) 显示废石墨颗粒和 zoom-in 图像,f) 区域I和II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g-h) 结构缺陷和晶格膨胀,i) XPS全谱。

分析结果: 图像揭示了SEI层的厚度和不均匀性,以及石墨表面的晶格损伤(如缺陷和层间间距增大至0.341 nm)。XPS结果证实了SEI成分,包括C-C、C-O、C-H等键和LiF的存在。这些降解导致电化学性能下降,如容量衰减和阻抗增加。

图3: 再生石墨阳极的表征

Figure 3: Characterization of regenerated graphite anodes

内容描述: 该图比较了浸出石墨(LG)和再生石墨(RG)的表征结果。a) 示意图显示废石墨带有厚SEI层,b) Raman光谱统计,c-d) XPS拟合结果(C 1s和F 1s),e) FTIR光谱,f-h) SEM图像和粒径分布。

分析结果: Raman光谱显示RG的ID/IG比从LG的0.36降低至0.15,接近商业石墨(0.10),表明缺陷减少和 graphitization 度提高。XPS和FTIR证实了SEI层和杂质的有效去除。SEM图像显示RG表面更光滑,粒径分布更均匀(平均10.4 μm),类似于商业石墨,证明再生方法的有效性。

图4: 等离子体再生机制模拟

Figure 4: Simulation of plasma regeneration mechanism

内容描述: 该图通过模拟展示了等离子体再生机制。a-c) HFSS模拟电场(无石墨和有石墨材料),d) 不规则石墨颗粒的电场细节,e) 自诱导等离子体机制示意图,f-h) COMSOL多物理场模拟温度场和时间函数。

分析结果: 模拟显示微波场中石墨材料周围电场增强,尤其在 irregular 颗粒表面,促进等离子体形成。温度模拟表明等离子体导致快速加热,表面温度在2秒内达1350K,并在3秒内维持1400K,从而快速去除杂质和修复结构。这解释了GMP方法的高效性。

图5: 电化学性能评估

Figure 5: Evalu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内容描述: 该图评估了再生石墨的电化学性能。a) RG的CV曲线,b) RG和CG的EIS after activation,c) SG和RG的离子传输示意图,d) 初始充放电曲线,e) 比容量和初始库仑效率,f) 倍率能力,g-h) 循环性能。

分析结果: RG的CV曲线显示可逆氧化还原峰,对称且尖锐,类似商业石墨。EIS表明RG阻抗低,离子传输快。初始比容量达352.2 mAh/g,库仑效率87%,倍率能力优异(在2C下145.4 mAh/g)。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81%,媲美商业石墨,证明再生方法成功恢复了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