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fast synthesis of amorphous molybdenum sulfide by 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磁性感应加热超快速合成非晶态硫化钼用于析氢反应

Qiming Liua, Forrest Nicholsa, Amrinder Bhullera, Kevin Singewalda, Han-Lin Kuob, Jennifer Q. Lub, Glenn L. Millhausera, Frank Bridgesc, Qingfeng Ged,*, Shaowei Chena,*

DOI: 10.1016/j.apcatb.2023.123399

PDF原文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3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磁性感应加热(MIH)方法快速制备碳载MoSx纳米复合材料:

  1. 将MoCl5和硫脲共同溶解在乙醇中形成透明溶液
  2. 加入碳黑(Vulcan XC72)并混合均匀
  3. 通过旋转蒸发干燥混合物,并在60°C真空烘箱中进一步干燥8小时
  4. 将样品装载到覆盖石墨纸的铁片上,防止铁污染
  5. 将组装体置于石英管中的防火砖中心,用高纯度氩气吹扫10分钟
  6. 在控制电流(100,200,300,400和600A)下进行MIH处理,加热时间为10秒
  7. 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标记为MS-X的样品(X表示感应电流)

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包括TEM、XPS、拉曼光谱、CW-EPR和XAS对样品进行分析,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评估HER性能,同时进行DFT计算以理解反应机理。

主要结论

样品制备与结构表征

图1展示了MoSx样品的制备过程和加热特性。MIH装置(a)能够实现超快速加热,前驱体MoCl5和硫脲(b)在乙醇中形成溶液。不同感应电流下的加热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c)显示,在600A时加热速率可达约200°C/s,远高于传统管式炉或水热方法。

图1 MIH装置示意图、前驱体和加热温度曲线

图1. (a) MIH装置示意图。(b) 用于合成MoSx样品的前驱体MoCl5和硫脲。(c) 不同感应电流下随时间变化的加热温度,通过红外温度计测定[25]。TF和HT分别表示传统管式炉和水热方法。

图2展示了不同样品的TEM图像和元素分布分析。MS-200(a,b)呈现不规则形态,由约60nm宽的纳米片堆叠组成,没有明确分辨的晶格条纹,确认其非晶性质。MS-400(c)显示明确的MoS2纳米片结构,层间距0.68nm与2H-MoS2的(002)面一致。MS-600(d)的片状结构更加明确,d间距0.24和0.27nm分别归属于2H-MoS2的(104)和(100)面。MS-200的EDS元素映射分析(e)显示Mo、S和Cl元素均匀分布在非晶片上,表明样品中存在残留的Cl,可能以MoSxCly形式存在。

图2 TEM图像和元素分布分析

图2. (a,b) MS-200的代表性TEM图像,(c) MS-400,和(d) MS-600。(e) MS-200中Mo、S和Cl的EDS元素映射分析。

XPS与EPR分析

图3展示了样品的高分辨率XPS扫描和CW-EPR谱图。Mo 3d电子扫描(a)显示所有MIH处理样品均出现明显红移,表明Mo5+部分分解还原为接近4+价态的亚稳结构。S 2p电子扫描(b)证实了样品中MoSx的形成,MS-100和MS-200中仍可见Mo-S和硫脲的双峰,与前驱体不完全分解一致。Cl 2p谱图(c)显示除MS-600外所有样品在198/199eV附近都有双峰,归属于Mo-Cl键。CW-EPR谱图(d)显示前驱体具有与五配位Mo5+一致的尖锐信号,g因子为1.999,而MS-100和MS-200的信号变宽,g因子略微变为2.000,表明配位结构类似于MoS3

图3 XPS和EPR分析

图3. MS-100、MS-200、MS-300、MS-400、MS-600以及MoCl5+硫脲前驱体的高分辨率XPS扫描:(a) Mo 3d,(b) S 2p,和(c) Cl 2p电子。(d) 样品系列的CW-EPR谱图和g因子。

拉曼光谱与XAS分析

图4展示了样品的拉曼光谱和XAS分析结果。拉曼光谱(a)显示前驱体在284、337和377cm-1处有三个峰,归属于Mo-硫脲复合物中Mo-S/Cl键的E1g、A1和E2g1振动。MS-100和MS-200在363和393cm-1处出现两个新峰,随着MIH电流增加逐渐蓝移到更高频率。模拟的拉曼和IR光谱(b,c)显示MS-200的实验数据与Mo3S7Cl4团簇的理论预测非常吻合,而MS-600仅显示两个主要峰,与晶体MoS2的模拟结果一致。Mo K边XANES谱图(d)显示前驱体在约20002eV处有一个前边特征,MIH处理后该特征减弱。FT-EXAFS谱图(e)进一步证实了样品的结构演变,MS-100和MS-200在2.50Å处出现Mo-Mo峰,与具有短Mo-Mo键的Mo3S7Cl4类似。

图4 拉曼光谱和XAS分析

图4. (a) 前驱体、MS-100、MS-200、MS-400和MS-600的拉曼光谱。(b) Mo3S7Cl4和(c) Mo3S6团簇的模拟拉曼和IR光谱,与MS-200和MS-600的实验数据比较。(d) 前驱体、MS-100、MS-200、MS-400、MS-600的Mo K边X射线吸收近边谱(XANES),插图为曲线的一阶导数。(e) Mo K边傅里叶变换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FT-EXAFS)。注:面板(e)包括(f) Mo3S7Cl4、2H-MoS2和单体MoS3链的模拟EXAFS。元素颜色:青色为Mo,黄色为S,绿色为Cl。

电化学性能研究

图5展示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HER极化曲线(a)显示MS-200是该系列样品中最好的催化剂,η10最低,为-184mV。相应的Tafel图(b)显示MS-200具有最低的Tafel斜率(50.0mV/dec),表明最快的电子转移动力学。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c)显示MS-200在-200mV过电位下具有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Rct)为45.2Ω。稳定性测试(d)表明非晶MS-200对HER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经过1000次电位扫描循环后,η10从-189mV移动到-220mV,但在更高过电位下电流密度变得更高。

图5 电化学性能测试

图5. (a) 样品、商业Pt/C和裸玻碳电极在0.5M H2SO4中以10mV/s扫描速率获得的HER极化曲线。(b) 样品系列的相应Tafel图。(c) 在-200mV过电位下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获得的样品系列的Nyquist图。(d) 最佳样品MS-200的稳定性测试。

DFT理论研究

图6展示了DFT计算研究结果。计算模型(a)包括Mo3S7Cl6、Mo3S7Cl4、Mo3S7Cl2、Mo3S7、Mo6S14和MoS2。相应的总态密度(DOS)(b)显示除MoS2基面外,所有模型在费米能级都有由Mo原子d轨道贡献的状态,表明它们都具有金属特性而非半导体特性。各种模型上H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ΔGH*)(c)显示,阴影区域表示HER的最佳ΔGH*范围。Mo6S14上最适宜的H吸附位点(d)和相应的投影态密度(PDOS)(e)揭示了H吸附通过改变S-H和Mo-S的反键状态影响系统稳定性,从而影响吸附能量。

图6 DFT理论研究

图6. (a) Mo3S7Cl6、Mo3S7Cl4、Mo3S7Cl2、Mo3S7、Mo6S14和MoS2的计算模型。(b) 相应的总态密度(DOS)和(c) 各种模型上H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注:MoS2基面和边缘的总DOS在(b)中分别以灰色和黑色阴影表示。MoS2上的H吸附分别在基面和边缘计算。(d) Mo6S14上S(上,图S31中的位点III)和Mo(下,图S31中的位点V)位点最适宜的H吸附,以及(e) H s、Mo d、S p轨道的投影态密度(PDOS),以及H吸附前Mo d、S p的PDOS。(b)和(e)中的虚线表示费米能级(Ef)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