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 Yan Gong
通讯作者: Da Luo, Won Kyung Seong, Rodney S. Ruoff
蔚山科学技术院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
DOI: 10.1038/s41586-024-07339-7
期刊: Nature
发表年份: 2024
核心方法: 使用定制冷壁真空系统,在1 atm(760 torr)压力下进行实验。
图1 | 在与石墨界面的液态金属表面上合成金刚石。
内容与分析:
分析结果: 该系列图像直观地展示了金刚石在液态金属亚表面从成核、生长到最终形成连续薄膜的全过程。表征结果(XRD, AFM)确证了产物的sp³键合结构和多晶金刚石性质。
图2 | ¹³C标记生长金刚石的表征。
内容与分析:
分析结果: 使用¹³CH₄进行同位素标记实验,清晰区分了碳源(甲烷 vs. 坩埚)。结果表明甲烷是生长高质量金刚石的更有效碳源。同时,成功在生长的金刚石中检测到了SiV⁻色心,这对于量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图3 | FIB制备截面样品的TEM数据。
内容与分析:
分析结果: 截面TEM分析直接证实了金刚石生长在液态金属的亚表面区域。该区域(M1)在快速凝固后保留了高浓度的溶解碳并呈非晶态,这为金刚石的成核提供了环境。体内金属(M2)则结晶良好。EELS和原子分辨率成像确证了生长产物是高质量的金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