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yered/spinel heterostructured cathode for Li-ion batteries prepared by ultrafast Joule heating

基于超快焦耳加热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层状/尖晶石异质结构阴极

第一作者: Wei Zhu

通讯作者: Yanan Chen, Yunhua Xu

所属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DOI: 10.1016/j.cej.2023.148045

PDF原文

期刊名称: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发表年份: 2023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超快焦耳加热技术合成层状/尖晶石异质结构阴极材料(LS-LMO),具体步骤如下:

主要结论

图片内容与分析结果

图1: 合成示意图、XRD图谱和XPS光谱

Fig. 1

图1: (a) 焦耳加热合成LS-LMO的示意图。(b) LS-LMO和LMO的XRD图谱。(c) LS-LMO和LMO的Mn 3s XPS光谱。

分析结果: XRD图谱显示LS-LMO中存在尖晶石和层状两相,而LMO仅为尖晶石相。XPS分析表明LS-LMO中Mn的价态更高(3.56 vs 3.40),这有助于减少Mn溶解。这些结果证实了异质结构的成功形成,且焦耳加热是关键。

图2: TEM、HRTEM和FFT图像

Fig. 2

图2: (a, d) TEM图像,(b, e) HRTEM图像,和(c, f) FFT图像 of (a-c) LMO and (d-f) LS-LMO。(g) HAADF-STEM图像和(h, i) 原子结构模型 of layered and spinel phases of LS-LMO。

分析结果: TEM图像显示LS-LMO和LMO具有相似的 morphology,但HRTEM和FFT揭示LS-LMO中存在层状和尖晶石两相。HAADF-STEM图像清晰显示了原子排列,证实了异质结构的纳米尺度形成,且两相之间结构兼容性好,有利于循环稳定性。

图3: 电化学性能曲线

Fig. 3

图3: (a) 0.1C速率下首次充放电曲线(3.5-4.3V)和(b) 对应的dQ/dV曲线。(c) 1C速率下的循环性能和(d) 5C速率下经过0.1C激活一次后的循环性能 for LS-LMO and LMO。

分析结果: LS-LMO显示出更高的库仑效率(88.5% vs 84.6%)和相似的放电容量,但循环稳定性显著更好。在1C和5C速率下,LS-LMO的容量保持率远高于LMO,表明异质结构提高了可逆性和结构稳定性。

图4: 原位XRD分析结构演变

Fig. 4 part 1 Fig. 4 part 2

图4: (a) LMO在0.1C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b) 对应的原位XRD图谱。(c) LS-LMO在0.1C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d) 对应的原位XRD图谱。

分析结果: 原位XRD显示,在放电过程中,LMO在较高电压(4.1V)就出现四方相,而LS-LMO在较低电压(3.5V)才出现,表明层状相抑制了立方-四方相变。这减少了结构损伤和容量衰减。

图5: Jahn-Teller效应抑制示意图和Rietveld精修

Fig. 5

图5: (a) 示意图显示引入的层状Li2MnO3相作为 retardant 抑制Jahn-Teller效应。(b) LMO和(c) LS-LMO在首次循环放电到3.5V时的Rietveld精修XRD图谱。插图表示四方相中的MnO6八面体。

分析结果: Rietveld精修显示,在放电状态,LS-LMO中立方尖晶石相的比例更高(82.7% vs 74.4%),且Mn-O键长更短,证实了层状相有效抑制了Jahn-Teller distortion和不可逆相变。

图6: EIS图谱、Mn溶解分析和循环后表征

Fig. 6

图6: (a) LMO和(b) LS-LMO在1次和100次循环后的Nyquist图。(c) LS-LMO和LMO在50次和100次循环后的Mn溶解量。(d) LMO循环100次后的TEM和(e) HRTEM图像。(f) LS-LMO循环100次后的TEM和(g) HRTEM图像。(h) C 1s, (i) O 1s, 和(j) F 1s的XPS光谱 for LS-LMO and LMO after 100 cycles。

分析结果: EIS显示LS-LMO的电荷转移电阻更稳定,表明界面副反应减少。ICP-OES测量显示LS-LMO的Mn溶解量更低。循环后TEM和XPS表明LS-LMO的CEI层更薄,副反应产物更少,进一步验证了异质结构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