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fast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to avoid metal loss toward high-performance and scalable cermets

超快高温烧结避免金属损失以实现高性能可扩展金属陶瓷

第一作者: Miao Guo, Qi Dong

通讯作者: Ji-Cheng Zhao (jczhao@umd.edu), Liangbing Hu (binghu@umd.edu)

所属大学: 马里兰大学, 匹兹堡大学

DOI: 10.1016/j.matt.2021.11.008

PDF原文

期刊名称: Matter

发表年份: 2022年

论文亮点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超快高温烧结(UHS)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主要结论

图1: UHS方法用于金属陶瓷烧结

Figure 1: UHS approach for cermet sintering
图1: 我们的UHS方法用于金属陶瓷烧结。(A和B) 从含有陶瓷和金属前体混合物的生坯到烧结金属陶瓷的工艺示意图。(C) UHS过程中的温度曲线。(D) 砂纸抛光后具有光泽表面的烧结金属陶瓷。样品尺寸:34×9×1mm。

分析结果: UHS方法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约15秒)实现金属陶瓷的烧结,高温促进了金属与陶瓷相的良好润湿性,而短时间烧结限制了金属组分的损失并控制了晶粒生长。与传统方法相比,UHS方法显著减少了镍损失(从5.75 wt%降至1.80 wt%),并实现了更高的相对密度(94.3% vs 76.4%)。

图2: UHS方法在Ni基超合金和Al₂O₃模型系统中的应用

Figure 2: Applying the UHS method on a model cermet system
图2: 将UHS方法应用于由Ni基超合金和Al₂O₃组成的模型金属陶瓷系统。(A) 烧结过程中夹在两个焦耳加热碳毡条之间的生坯及相应的温度映射。(B) 生坯和烧结金属陶瓷的照片。(C) 烧结金属陶瓷的低倍截面SEM图像。(D) 烧结金属陶瓷的高倍截面SEM图像。(E) 金属/陶瓷界面的SEM图像,显示紧密的界面。(F) Al₂O₃相的SEM图像,显示高密度微观结构。(G) Ni、Al和O的EDS映射。(H) 烧结金属陶瓷的XRD图谱与原始Ni基超合金粉末和α-Al₂O₃标准衍射图谱的比较。

分析结果: UHS方法成功制备了Ni基超合金和Al₂O₃金属陶瓷,SEM图像显示高度致密和均匀的微观结构,EDS映射显示金属和Al₂O₃相之间的交叉扩散极小。XRD分析证实了Ni基超合金和α-Al₂O₃的成功形成,仅存在少量Ni-Cr₂O₄杂质相。这些结果表明UHS方法能够实现高质量金属陶瓷的制备。

图3: UHS烧结金属陶瓷的时间-温度-转变关系

Figure 3: 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relationship
图3: 使用UHS烧结的金属陶瓷的时间-温度-转变关系。(A和B) 分别在1600°C烧结15秒和1800°C烧结5秒的欠烧结金属陶瓷的照片和SEM图像。(C和D) 分别在2300°C烧结15秒和1800°C烧结25秒的过烧结金属陶瓷的照片和SEM图像。(E) 在最佳条件(1800°C,15秒)下烧结的金属陶瓷的照片和SEM图像。(F) 由Ni基超合金和Al₂O₃(体积比1:4)组成的金属陶瓷的时间-温度-转变图。

分析结果: 通过系统研究烧结温度和时间对金属陶瓷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烧结条件为1800°C下约15秒。低温(1600°C)或短时间(5秒)烧结导致陶瓷基质致密化不足,留下大量孔隙;而高温(2300°C)或长时间(25秒)烧结则导致金属组分挥发,形成多孔微观结构。时间-温度-转变图为金属陶瓷烧结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指导。

图4: 传统炉烧结与UHS方法烧结金属陶瓷的比较

Figure 4: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furnace sintering and UHS
图4: 传统炉烧结与我们的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比较。(A) 生坯的SEM图像。(B) 使用传统炉烧结的金属陶瓷的SEM图像。(C) 使用我们的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的SEM图像。(D) 生坯、传统炉烧结和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中的Ni含量。(E) 传统炉烧结的金属陶瓷的EBSD图。(F) 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的EBSD图。(G) 传统炉烧结和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的晶粒尺寸分布。(H) 传统炉烧结和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的XRD图谱。

分析结果: 与传统炉烧结相比,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具有更致密的微观结构(相对密度94.3% vs 76.4%)和更少的镍损失(1.80 wt% vs 5.75 wt%)。EBSD分析显示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具有均匀且等轴的晶粒,晶粒尺寸分布窄(约2-6μm),而传统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晶粒尺寸变化大。XRD分析表明UHS方法烧结的金属陶瓷相组成更纯,传统方法由于长时间烧结导致更多杂质相的形成。

图5: UHS制备的金属陶瓷的优异性能和形状灵活性

Figure 5: Superior performance and shape flexibility
图5: UHS制备的金属陶瓷的优异性能和形状灵活性。(A) 金属陶瓷和Al₂O₃的三点弯曲应力-应变曲线。(B) 金属陶瓷和Al₂O₃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C) 金属陶瓷和Al₂O₃的弯曲应力。误差棒表示标准偏差。(D) 金属陶瓷和Al₂O₃的压缩应力。误差棒表示标准偏差。(E) 金属陶瓷不同区域的维氏硬度。(F) 烧结金属陶瓷在1100°C空气中进行100小时高温抗氧化测试前后的重量变化。(G) 骨形金属陶瓷的照片。(H) 星形金属陶瓷的照片。(I) 心形金属陶瓷的照片。

分析结果: UHS方法制备的金属陶瓷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弯曲强度为368±51MPa,压缩强度为1460±24MPa,均显著高于纯Al₂O₃。平均维氏硬度为12.84GPa,断裂韧性为5.28MPa·m¹/²。高温抗氧化测试显示,在1100°C空气中100小时后,重量增加仅1.30mg/cm²,表明优异的抗氧化性。此外,UHS方法具有形状灵活性,可制备骨形、星形和心形等不同形状的金属陶瓷,满足多种应用需求。